首頁 > 種植技術(shù) > 竹筍的功效和作用——介紹一種筍用小山竹栽培技術(shù)
2021
02-16

竹筍的功效和作用——介紹一種筍用小山竹栽培技術(shù)

竹筍的功效和作用有哪些?小山竹是多種中小型竹類的統(tǒng)稱。部分小山竹(如綠竹、筷竹、淡竹等)筍味鮮美,既可食用,又可制成各種筍干和罐頭。小山竹筍罐頭,遠銷國外,出口創(chuàng)匯,銷路好,經(jīng)濟效益高。過去,小山竹一直處于自生自滅的荒蕪狀態(tài),產(chǎn)筍量低,產(chǎn)量遠遠不能滿足罐頭生產(chǎn)的需要,產(chǎn)品供不要求。而栽培小山竹易見效,產(chǎn)量高,畝產(chǎn)筍量高達500-1000公斤,可制一噸罐頭,獲利可觀。因此,大力發(fā)展小山竹,建立小山竹筍用林基地,是山區(qū)致富很不錯的路子。在此,幫農(nóng)網(wǎng)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筍用小山竹栽培技術(shù)。

竹筍的功效和作用

一、選地整地

造林地最好選在交通方便,地勢平緩,避風(fēng)向陽,土壤肥沃,疏松濕潤,海拔200~600米的山腳或山谷。然后,根據(jù)地形、土壤條件進行全墾、帶墾或穴墾,挖去雜灌樹兜,每畝打穴75~107只,規(guī)格70厘米見方,50厘米深。結(jié)合整地,施足基肥。

二、栽植時間

小山竹造林主要是移栽母竹。一般在十一月至翌年二月進行。

三、選挖母竹

要選筍味鮮美1~2年生,分枝較低、生長良好、無病蟲害,具飽滿鞭芽5個以上的竹株(竹叢)為母竹就近選挖。挖單株或2-3株為一叢,連兜挖起,留束去鞭各20-30厘米,保留兜部及竹鞭宿土10-15公斤,留4-5盤枝,削去梢部。就近栽植的不必包扎,遠途運輸,應(yīng)連根帶土包好扎緊,以防失水。同時,注意保護鞭芽及竹兜與竹鞭的連接點(螺絲釘)。

四、栽植方法

在整好的造林地上,根據(jù)母竹兜的形狀大小,適當修整穴壁,穴底墊土,然后放人母竹,鞭根要自然舒展,用表土塞緊四周,做成龜背形,澆足定根水,蓋上一層松土。栽前竹梢斷部扎上稻草或塑料薄膜,以防雨水使梢部腐爛,影響成活。

五、栽后管理

新栽竹林要有專人管理,遇有露根(鞭)或竹兜搖動,要及時培土;秋后,全面檢查,母竹死亡在20%以上的,要補植。出筍前后,禁止人畜人林地;遇有病蟲害及時防治。

六、除草松土

每年七八月要全面松土除草一次,也可和挖筍結(jié)合進行。新造竹林,雜草容易滋生,要及時清除。全墾林地,松土深度15~20厘米,翻埋雜草;帶墾或塊墾林地,則在母竹周圍松土擴穴,深30厘米,挖掉樹樁、石塊等,2-3年內(nèi)達到連片全墾的要求。

七、施肥蓋土

竹林主要用土雜肥、廄肥、堆肥、餅肥等有機肥料。也可以草代肥,適當施用化肥。有機肥以夏秋開溝、挖穴埋施為宜,有利于行鞭孕筍;化肥應(yīng)在初春解凍后,拌土或用水稀釋,開溝或挖穴埋施,對竹筍、幼竹的生長有好處;以草代肥可用“埋青”或“壓青”的措施。新栽竹林2-3年內(nèi),在無鞭處開溝,深30~40厘米,埋人青草、秸桿,適當撒施化肥,再行覆土,可誘導(dǎo)竹鞭向外延伸,促進成林。施肥蓋土,要注意瘠薄處多施厚蓋,肥沃處少施薄蓋,逐步調(diào)整地力,使竹株生長和分布均勻整齊。

竹筍的功效和作用

八、灌溉排澇

如遇久旱干燥,要適時澆水,保持土壤濕潤。如遇積水,要及時排除。

九、合理砍伐

1-3年生小山竹正值幼壯齡階段,竹鞭抽鞭發(fā)筍力強,是竹林發(fā)展的基礎(chǔ),除病蟲竹、弱小竹、畸形竹外,應(yīng)盡量保留;3年以上的竹株,逐漸老化成熟,竹鞭也逐漸衰退,失去發(fā)筍力,除林緣竹、空膛竹外,則應(yīng)盡量砍伐。每畝保留立竹400-600支,砍伐在秋未至春初進行。

十、及時挖筍

春季出筍期間,及時拔挖竹筍,防止過多的筍拔節(jié)成竹;同時,每畝留養(yǎng)盛期竹筍130-200支,使之分布均勻。挖筍后,要立即施肥、埋土、埋鞭,穴、坑用土填平。促進竹林生長發(fā)育。新造竹林1~3年應(yīng)留筍成竹,使立竹達400~600支。同時,伐除劣質(zhì)竹;第四年以后則可大量挖筍,適當留養(yǎng)盛期竹筍、伐除老竹。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

    你的email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