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畜牧獸醫 > 鴨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措施
2021
05-07

鴨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措施

鴨病毒性肝炎是雛鴨的一種急性傳染病,病源是由病毒引起的,發病急、傳播快(1-2天內發病率可達50%以上),死亡率高(在新發病區死亡率可達95%),會給養鴨場和專業戶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在此,幫農網就給養殖戶講一講鴨病毒性肝炎的癥狀及治療方法。

一、流行病學

本病通過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也可經種蛋傳播,或者由于購買發病場及有發病史的雛鴨引起發病,或者通過參觀人員、飼養人員串舍和染有病毒的用具傳播疾病。發病主要在3-25日齡,一般25日齡以后發病較少,但在江西省近年來不少地方也曾發現一個月以后的鴨發病的。

鴨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措施

二、臨床病癥

潛伏期1-3天,突然發病,來勢兇猛,發病迅速,多數在病發后的2-3天內大批死亡,1周以后逐漸減少,25一30日齡基本停息,也見30-40日齡的青年鴨仍在遷延發病和死亡。病初精神興奮,發出怪叫聲,喜飲水,逐漸精神萎頓、縮頸、不愛走動、眼睛半閉、昏睡、食欲廢絕、拉白色稀糞,四肢抽搐,呈游泳樣劃動,頭頸向后仰,有的共濟失調在地上旋轉;隨后倒地側臥,數分鐘內即死亡。

三、剖檢病變

主要表現在肝臟。肝腫大出血,肝的色澤隨日齡長短有差異,1周齡以內的肝臟多為土黃色,質脆易碎,表面見條紋狀大小不一的出血斑塊和出血點,膽囊腫大,膽汁稀薄綠色,脾腎也有不同程度的腫大,灰紅色,血管明顯,呈暗紫色樹枝狀。一周以上的雛鴨,肝臟腫大,有條紋狀出血。

四、防治措施

1.消毒預防。建立嚴格的防疫消毒制度是預防本病的根本措施,特別是對飼養員的流動、運輸車輛的往來、用具和鴨舍墊草的衛生消毒尤為重要。對雛鴨進行自繁自養也是預防本病傳入的好辦法。所有的抗菌素對本病均無效。

鴨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措施

2.種鴨群弱毒疫苗接種。用北京農業大學潘文石等于1980年研制的雞胚化弱毒株(DHV-41)給母鴨群接種,有免疫效果。方法是:給種鴨胸肌注射兩次,間隔兩周注射一次,每次1毫升。這些種鴨的抗體可以維持一至一年半之久。

3.雛鴨的預防和治療。雛鴨可用高免血清和高免蛋黃預防本病。初發病1-2天內接受治療效果最佳,發病7天以后接受治療效果不如前。高免蛋黃治療量,可根據雛鴨日齡大小和病程長短而定。方法是:每羽在背部皮下注射1-2毫升,一次注射即可,療效在90%以上。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

    你的email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