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貴州、云南、陜西、河南、湖北等省有櫟樹林的山區和丘陵地區,常常在春季的清明和谷雨時節,發生耕牛吃嫩櫟葉中毒,因而對春耕生產的影響很大。由于不是所有吃嫩櫟葉的耕牛都出現中毒癥狀,而不易被人們所認識。在此,幫農網就給大家講一講春季預防牛吃嫩櫟葉中毒癥狀。
一、該病發生的特點
該病集中發生在清明或谷雨時節前后,約30天左右。這段時間,櫟樹開始發芽,吐出新葉,旺盛生長;大地青草已萌芽發青,但很矮小。大批在山上和丘陵地區放牧的耕牛“貪青”,大量采食嫩櫟葉超過了自身的解毒能力而發病。谷雨以后,大地青草已茂盛,耕牛仍是喜吃青草,不再采食櫟樹葉,此病不會再發生。
二、病牛的臨床癥狀
可分為急性型和水腫型。急性型以水牛中青壯年牛多見,從發現不吃草到死亡僅1~3天。病牛精神差,不安,大便干結,色較黑,外附白色粘液;有的大便無異常。尿量少,甚至無尿。有的步態不穩,有的突然倒地死亡。水腫癥狀多不明顯,往往死后,在肛門、會陰等部位才出現水腫。
水腫型以黃牛多見,起病較緩,病程可達20~30天,水腫部位最常見于股部及陰門兩側,也有在下頜,隨后可蔓延到陰囊、腹部、肉垂及胸前等部位,俗稱“腫屁股病”,糞便干小如算盤珠,亦可排污黑腥臭糞,尿量減少至無尿。尿液化驗有大量的蛋白質。病牛精神沉郁,食欲逐漸廢絕。
病牛尸體剖檢主要為中毒型腎病。腎臟體積增大,表面為麻片石樣,切面在皮質有紅黃相間條紋;有的表面及切面呈彌漫性黃色。看來死亡主要是由于中毒性腎病引起嚴重的尿毒癥所致。
以上就是有關養牛經驗——春季預防牛吃嫩櫟葉中毒癥狀的全部資料分享,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