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血吸蟲病是由日本分體吸蟲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的寄生蟲病,嚴重威脅著人畜安全,給農業生產造成巨大危害。在此,幫農網小編介紹一下臨床主要特征:牛體瘦弱、腹水、拉稀,糞便混有脫落的粘膜和血液,具有魚腸腐敗樣臭味。血吸蟲流行很廣,危害極大,可造成病牛大批死亡。特別是三歲以下的小牛受害最為嚴重,成年牛較輕。
一、病原
為日本分體吸蟲。血吸蟲成蟲寄生在人畜的肝門靜脈和腸系膜的血管中,外形呈線狀,雄蟲長12-20毫米,雌蟲較細長,約15-26毫米,雌雄異體,常合抱在一起。
二、生活史
寄生在血管里的雌蟲產卵。蟲卵隨牛糞便排出,落入水中后在適宜的條件下,數小時就能孵出毛蚴,侵入中間宿主釘螺體內發育成尾蚴。尾蚴從釘螺體內出來又進入水中,遇到牛和人即由皮膚或傷口鉆入,使人畜感染,也可通過胎盤感染胎兒。
三、癥狀
牛感染血吸蟲后所表現的癥狀與性別、年齡、感染程度以及飼養管理等都有密切的關系。一般黃牛感染率比水牛大,且癥狀明顯,特別是小牛感染的癥狀尤為明顯,因而導致生長發育受阻而形成侏儒牛。病牛的臨床癥狀表現為精神遲純,日慚消瘦,貧血,消化不良,大便帶粘液或血,逐漸衰弱,最后死亡。但在飼養良好的條件下,可轉為慢性經過。在老疫區病牛多呈慢性經過,或無癥狀帶蟲,但糞便向外界散播蟲卵,成為傳染源。新疫區牛感染后常呈急性經過。
四、診斷
可采用糞孵診斷法、集卵法、或直腸粘膜組織檢查等。
五、防治
首先要加強預防工作,做好糞便管理,管好水源和查螺滅螺。幫農網小編提示,獸醫人員要定期給牛進行普查,治療病牛和帶蟲牛。其次采用藥物治療:
(一)血防846(新血防片),黃牛按每公斤體重1.2克,水牛0.9克,分10天10次口服。如治療出現反應時,可采取對癥療法。
(二)敵百蟲治療水牛療效較佳,但黃牛不宜采用。劑量按每公斤體重75毫克,分5天5次口服(水牛體重超過300公斤時,敵百蟲用量仍按體重300公斤計算藥量)。治療時要加強飼養管理,如遇藥物中毒反應可按有機磷農藥中毒解毒法治療。
(三)為達到高療效、低反應,臨床已采用兩種藥物復合療法。其配合應用方法較多,如用銻-273注射劑和新血防片口服,劑量為:水牛用銻-273總劑量按每公斤體重12毫克,分3天3次肌注,新血防片總劑量按每公斤體重720毫克,分6天6次口服,前3天兩種藥同時用,后3天單獨口服新血防片,其療程為6天。
黃牛用銻-273總劑量按每公斤體重7.5毫克,分3天3次肌注,新血防片總劑量按每公斤體重750毫克,分5天5次口服,前2天單獨口服新血防片,后3天兩種藥并用,療程為5天。
(四)7505(硝硫氰胺)是較為理想的藥物。每公斤體重40-60毫克,一次口服,該藥療效好且無副作用。靜脈注射量為每公斤體重1.5毫克。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
你的email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