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屎瓜又叫貓兒屎、鬼指頭、貓屎筒和雞腸子,木通科貓屎瓜屬于落葉灌木植物,高可達5米以上。果實成熟以后,呈藍紫色且多漿汁,其形狀很像貓兒拉的屎,所以俗稱“貓屎瓜”,又稱“貓兒屎”。在此,幫農網小編就給朋友們介紹一下貓屎瓜的種植方法。
貓屎瓜試管苗的定植(營養杯苗),開坑(植穴)要與施入基肥同時進行,植穴寬60厘米×長60厘米×深40厘米,基肥以腐熟土雜肥為主,每株約20~25千克,每畝加入過磷酸鉀50千克,硫酸鉀25~30千克,要與土雜肥拌勻堆漚半個月,以上才能使用,貓屎瓜試管苗定植宜在晴天,由于苗很幼嫩,最好先在施足基肥的穴中中蓋一層薄瘦土,因為試管苗初期不能承受過重肥量。
把苗放入穴中,小心用刀割破營養杯塑料袋(應盡量避免傷根),用碎土填平后稍壓實,埋土不宜這深,約8~10厘米左右,在假莖的基部與長根之間,以不露宜,最后淋足定根水,以后應定期澆水或葉面噴水,保持土壤濕潤,直到長出兩片新葉。幫農網小編提示,澆水是重要一關,應在保持土壤濕潤的同時,以勿過量為好,否則易爛根死苗。如天氣干旱,太陽強烈,最好用樹葉等物遮陰,或用稻草覆蓋坑面。
此外,按種苗大小分級種植,叢植的每叢須先大小較一致的種苗,以防定植樹后長得參差不齊,強苗抑制弱苗。吸芽苗種植時種苗的傷口,要同一方向,方便管理。
不使用人工肥料和化學藥物的栽培方法叫做貓屎瓜有機栽培法。其目的是生產"有機食品"(我國稱為"綠色食品"),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對健康和安全的需要,這在發達國家和地區已經成為趨勢。
從生產者的角度看,有機栽培法比用化學肥料和殺蟲劑的栽培法困難得多,對生產者各方面素質的要求也高得多。首先,是生產者的觀念要有一個大的轉變,對生產出來的貓屎瓜果品不只是考慮可接受的最低產量目標,而應把重點放在品質指標尤其是農藥和化學物品的殘留。
其次,要達到最低產量要求,生產者必須對香蕉的生長發育特性、病蟲害發生規律和天然肥料和天然農藥資源有較深刻的了解,懂得在貓屎瓜最需宴的時間加以應用。幫農網小編提示,生產者還必須具有在不用人工藥物的栽培技術下可能給產量帶來的風險意識。
一般的種植戶生怕管理失誤造成損失,往往是過量地使用化學肥料和化學農藥。我國許多產區為了增大果實,提高產量,普遍應用"膨大劑",這樣的方法在國際貓屎瓜市場上是不能被接受的。貓屎瓜的有機栽培不但包括采前管理,還意味著采后處理中也要減少或不使用任何的防腐劑。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