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痙攣痧,又稱禽李氏桿菌病,是由李氏桿菌所引起的一種傳染病。多發生于冬末春初,一月齡左右的鵝發病率和死亡率均較高。
患痙攣痧的病鵝多突然死亡,1~2天內死亡的病鵝常呈現急性敗血性的全身癥狀。體溫增高達42.5~43℃,口、鼻流出粘液性液體,呼吸困難,站立不穩,背腹翻滾,兩腳亂蹬,兩翅不斷扇動。病鵝作圓形運動,頭向背部彎轉,呈“弓”形,最后抽搐昏迷而死。死后剖開可見心臟發生炎癥,心包內有大量黃色積液,肝臟腫大并有黃色壞死點。
慢性病鵝一般發生在流行后期。病鵝表現食欲減少,精神沉郁,閉目呆立;腹瀉,糞便呈暗綠色;鼻腔流出粘液性鼻漏,頭不時甩動。病鵝多數經1~2星期死亡,未死者常留下陣發性痙攣或歪頸等后遺癥。剖開尸體,可見肝、脾顯著腫大,肝呈土黃色或棕色,肺發生水腫。在此,幫農網小編提醒大家,一旦發現此病,應立即隔離飼養治療。
同時,病鵝可內服磺胺嘧啶鈉片劑進行治療,日劑量為0.5-0.75克,配以等量碳酸氫鈉片,每隔4小時內服一次。癥狀消失后,還要繼續用藥2~3天,以求徹底治愈。也可用磺胺嘧啶鈉注射液肌肉注射,日劑量0.3克,每天兩次。此外,還可用金霉素治療。
在治療病鵝的同時,要采取一般的綜合性預防措施,加強飼養管理,喂給幼嫩的青綠飼料,并補給適量糠麩之類的精飼料。對欄舍要嚴格消毒,保持良好的環境衛生條件。對病死鵝的尸體要妥善處理,深埋或焚燒。如要利用的話,燙毛的水及廢棄物不得亂倒,應倒入廁所發酵作肥料,以免傳播疾病。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