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種植技術 > 野菊花種植栽培采收和利用
2018
09-22

野菊花種植栽培采收和利用

野菊花的功效與作用很多,可食用也可藥用。野菊花學名:野菊(Chrysanthemum indicum)。別名:山菊花、苔煮、苦薏、野山菊、路邊菊、山九月菊、黃菊仔、野黃菊等。

1.形態特征:野菊花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系發達,莖基部常匍匐生長;地上莖直立,株高50~100厘米,分枝多,有絨毛。葉互生,有葉柄,葉片卵形,有羽狀深裂,裂片有鋸齒。花期8~9月份。頭狀花序,數個排列成傘房花序狀,花為黃色,外圍為舌狀花,有腺點。果期9~10月份。果實為瘦果,果頂端平截,基部收縮。

野菊花種植栽培采收和利用

2.營養成分:野菊花有苦味,營養成分含量比較全面,每100克的鮮嫩莖葉中含有蛋白質3.2克,碳水化合物6克,脂肪0.5克,粗纖維3.4克,還含有鈣、磷等元素,并含有苦味菊甙。

3.生長環境與分布:野菊花對氣候的適應性較強,較耐低溫,耐干旱和耐瘠薄,生長適溫為15℃~20℃,喜肥沃的砂壤土,在光照條件好的環境里生長良好。野菊花分布于全國各地。多生長于路邊、山坡、荒地、草地和林緣等處。

4.人工栽培:野菊花較易栽培管理。為了經濟地利用土地,栽培應先育苗,再定植。

野菊花可用種子繁殖,也可分株或分根繁殖,一般多用分根繁殖。

育苗前應選擇地下水位較低的肥沃砂壤土,每667平方米地塊施腐熟的農家肥1500千克,耕翻20厘米深,將基肥壓入土中,再平整做畦。畦寬1米,作苗床育苗。

野菊花種植栽培采收和利用

分根用的種株應在3~4月份采集,將剛萌發的幼株連同地下宿根一起挖出。選擇莖粗長、莖節多的匍匐莖,按4個節、長10厘米左右截成插條。插條與地面呈30°角斜插到育苗畦內,株行距各為10~15厘米,插條的上端與地表平齊,稍將土壓實后其上端露出地表,隨后澆水保墑,保持畦面濕潤。為了保溫、保濕可覆蓋地膜,幼苗出土后將地膜揭開。秧苗高20厘米時即可定植。定植地塊要整地、施肥和做畦。將幼苗按行距50厘米,株距40厘米定植于畦中。栽植時應將植株扶直,根部仍要斜栽。栽后稍將土壓實,再澆水,促進緩苗。定植后在溫、濕度適宜的條件下(溫度20℃左右,保持畦面濕潤),經6~7天即可緩苗。緩苗后松土、除草,促生根,當有2片新葉長出時,就可追肥澆水。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0千克,隨澆水施入。長出新葉6~7片時,就可采收了。每次采收后,應及時追肥、澆水,促使新莖葉加快生長。

野菊花種植栽培采收和利用

5.采收與利用:野菊花的幼嫩莖葉和花蕾可供食用;可在定植緩苗后長出6~7片新葉時采收。如果用播種育苗,可在幼株高15厘米左右采收,采收時留茬5厘米左右,以便再生利用。野生的野菊花多在春夏季采收嫩莖葉,采花朵可在秋季進行。將采收的嫩莖葉或花朵放入開水中焯一下,然后撈出,在清水中浸泡5~6分鐘,以減少苦味。浸泡后撈出,擠掉多余水分,便可烹調食用。可炒食、涼拌或做湯等。花還可以代茶作飲料。

野菊花是一味常用中藥材。秋季盛花時采收,曬干或烘干,即可使用。其味苦、辛,性寒,有疏風清熱,消腫解毒的功效。

  
  

 有 1 條評論

  1. jianghu 說:
    發財致富的路子很多,優秀的項目也很多,說一千道一萬離開實干一切都是空談。
  2.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

    你的email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