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野菜時需要注意哪些事項?野菜畢竟不是常規蔬菜,盡管它有食用價值,有的還有保健作用,但有的野菜含有特殊物質,甚至有微毒。例如藜、苜蓿、莧菜等含有對日光敏感的物質,食后在陽光照射下,臉部和手背等處易發生彌漫性紅腫、水皰等,而且有頭痛、乏力的感覺;蕺菜等含有生物堿,長期食用易引起脾胃虛寒,周身乏力等不良反應。因此食用野菜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認真識別
必須按形態特征及生長環境認真識別是不是真正可食野菜,以免誤食對人體有害的植物,損害健康。
2.嚴格烹調操作
野菜食用前必須嚴格按食用方法進行處理。放入開水中燙煮可脫色、脫味、脫毒,用涼水浸泡的時候,必須達到要求時間,以充分除去有害成分。
3.控制食用數量
野菜每次不可食得太多,尤其是不應長期連續食用一種或幾種野菜,避免因一些野菜的寒性或熱性等的藥理作用過強,干擾人體的生理平衡,不利于健康。
4.中毒的應急措施
如誤食有毒植物,應立即送醫院救治。如出現輕度的頭痛、頭暈、惡心、腹痛、腹瀉等現象時,可采用如下應急措施。
①用手指或其他物品探觸咽部,使毒物全部吐出。
②用濃茶或肥皂水灌胃,以洗胃和洗腸,清除毒物,爾后送醫院診治。
如中毒者出現大喊大叫、瞳孔散大或縮小、呼吸困難、面色蒼白、脈搏無規律、肌肉痙攣、昏迷等現象時,必須迅速送醫院搶救。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有更好的農村實用技術,歡迎投稿。想了解更多的野菜的種類及野菜種植方法,請關注我們。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