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芋學名菊芋,別名洋姜、鬼子姜等。這里,幫農網(wǎng)就為大家講一講菊芋的營養(yǎng)成分、菊芋人工栽培技術及菊芋采收與利用。
1.形態(tài)特征
菊芋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有粗大的肉質根和多汁清脆的塊莖。地上莖粗大直立,株高1.5~3米,莖扁圓,有不規(guī)則的突起。葉互生,綠色,葉片長卵形,先端較尖。春季開花。頭狀花序,小花黃色。果實為瘦果,表面有毛。有時因生育期不足,開花晚使果實不能成熟。菊芋以塊莖在地下越冬,地下肉質根也可進行根囊繁殖。
2.營養(yǎng)成分
菊芋食用地下塊莖。每100克嫩塊莖中含蛋白質2.4克,脂肪微量,碳水化合物11.5克,粗纖維4.3克,鈣23毫克,磷27毫克,鐵7.2毫克,核黃素0.1毫克,硫胺素0.1毫克,尼克酸1.4毫克,還含有菊糖等。
3.生長環(huán)境與分布
菊芋的適應性強,生命力旺盛,較耐干旱,耐瘠薄,很容易發(fā)芽生長。在溫暖和較干旱的環(huán)境里生長良好,在砂質土中塊莖的產量較高。
菊芋原產于北美洲,我國南北各地都有野生或栽培。野生菊芋在荒野、宅院周圍、石礫坡地及溝邊、路旁等處都有生長。
4.人工栽培
菊芋適應性強,生命力旺盛,栽培中可以粗放管理。菊芋用塊莖繁殖。可以將整個塊莖播種,也可以將大的塊莖掰開,栽種繁殖。
栽種菊芋宜選擇水肥條件好的砂質土。栽種地塊按每667平方米施入農家肥1000千克,耕翻20厘米深,將基肥壓入土中,然后整平做畦。畦寬1.2米、長6米左右。畦做好后即可播種。每畦開2行溝,溝深10厘米,按株距30厘米播種。
播種后覆蓋5厘米厚的細砂土,稍壓緊即可。為了保溫保濕,也可覆蓋地膜。播種后15~20天幼苗開始出土,這時應揭開地膜,進行中耕除草。當幼苗長至30厘米高時,應培土,以防倒伏和促進塊莖生長。遇干旱時要適當澆水。不可澆大水,以防爛根。當株高達60~70厘米時,為防徒長,可摘心。為減少因開花消耗營養(yǎng),花期要及時疏除花蕾,并隨澆水每667平方米地塊追施復合肥15千克,以加速塊莖生長。在霜前將地上莖稈割去,采收地下塊莖。
5.采收與利用
不論是野生的還是人工栽培的菊芋,都在秋季霜前采收,將地下塊莖挖出來,加工食用或貯存準備出售。食用前將塊莖用清水洗凈,切片或切絲炒食、涼拌,或將整個塊莖制成鹽漬食品,也可制作淀粉、糖果、酒精的原料。地上部分的莖還可作飼料。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