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勤除雜草,保護幼苗。苗期因植株幼小,地面覆蓋度低,根系發(fā)育還不強大,地面雜草仍占優(yōu)勢。因此必須人為精細撫育,做到勤除雜草,減少水肥的無益損耗,促進幼苗生長,使之迅速形成強盛的群體。除草時應盡量避免傷根傷苗,一般宜用小鋤在行間松土鋤草,株間雜草用手拔除,每次松土后應將行間泥土培在茶苗周圍,以保護根頸。除草時間、次數(shù)須依草勢而定,原則上要求“除早除小除了”。在有條件的山地密速茶園經(jīng)中耕除草追施肥料后,立即用稻草或蘆基茅草覆蓋茶葉行間,以起到保水、防旱、增肥和抑制雜草叢生之目的。
此外,在苗期亦可在茶葉行間噴施200倍液草甘磷或500倍液乙草胺,對防除蘆茅、香附等雜草效果很好,可節(jié)省勞力,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二、適時定剪、培養(yǎng)樹冠。密速茶園雖然茶樹個體較多,但在苗期仍要定剪才能培養(yǎng)好強壯的骨架和生長枝密度適宜的樹冠。對密速茶園應采取一足齡定剪(即出土苗翌年春夏剪)、一般經(jīng)1~2次定剪即可成園投產(chǎn)。據(jù)我們試驗,第一剪不宜過重,應做到多留少剪,這樣保留在樹上的光合面大,有利根系發(fā)達,長出的第一級分枝健壯,長梢較多,修剪過重,雖然分枝多,但根系發(fā)育差,枝條瘦弱、短芽枝比例大,不利健壯骨架的形成,甚至可能造成早衰。一般中葉種,第一剪離地20-26厘米短截為好,第二剪33-40厘米為宜。定型修剪次數(shù)與單線條栽的常規(guī)茶園不同,所以密度大的只剪一次,密度中等的剪二次,不能再多,定剪次數(shù)過多,使分枝層次增加,枝條弱而密,人為造成個體群體關(guān)系提前惡化。
在定剪前后,可實行打頂養(yǎng)蓬以輔助修剪的不足,加速樹冠的形成。打頂時要堅持“采高留矮,采大留小”的原則,要保證采后的枝條上留有2-3片以上的新葉,切忌嫩采,過多追求苗期產(chǎn)量。同時還應注意觀察,發(fā)現(xiàn)茶蓬中的個別徒長枝和高位分枝過多的枝條應隨時摘除或剪除,以保持樹冠平整,分枝均勻、枝條健壯,為持續(xù)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奠定基礎(chǔ)。
三、及時追肥,加速成園。幼齡密速茶園追肥應掌握“勤施薄施”的原則,一般在夏(6~7月)、秋(9月)薄施追肥2次。第一次畝施尿素5公斤,第二次10公斤,均兌稀人畜肥澆施。秋末冬初(10~11月)開淺溝施菜籽餅肥一次,畝施50公斤,翌年分別于3月下旬、5月下旬、7月下旬、10月初各追尿素1次,其中第一次和第四次畝施5公斤,第二、三次畝施10公斤,第三年畝施尿素總量50公斤左右,并注意配施磷、鉀肥,做到氮磷鉀合理配比,以提高茶樹的生長活力,改善茶葉品質(zhì),實現(xiàn)“一年種(成園)、二年摘(開采)、三年畝產(chǎn)達雙百(成齡正式投產(chǎn))”。
另外,在施足追肥的前提下,搞好科學施用葉面肥。葉面施肥一般可用0.5-1%尿素水溶液加0.2-0.3%磷酸二氫鉀及其它各類植物生長劑、調(diào)節(jié)劑、激素等。噴施時期一般在嫩芽葉初展和采摘嫩葉后各噴一次,應選擇晴天傍晚或陰天為好。噴施葉面肥應霧狀均勻,直接噴施于茶葉背面,這樣可加強葉片對養(yǎng)分的吸收、運轉(zhuǎn)和消化,提高噴施效果。如茶園有病蟲為害,葉面施肥在不違返配伍禁忌的前提下,可加入殺蟲防病藥劑混合噴施,做到防蟲滅病促助長。
四、加強病蟲防治,促進健壯生長。在幼苗期,密速茶園的特殊生態(tài)環(huán)境尚未形成,天敵不多,茶苗幼嫩,特別易受病蟲為害,影響快速成園。前期為害幼苗的害蟲主要有:茶小綠葉蟬、各種螨類,小卷葉蛾,扁刺蛾,茶尺線等。可選用如下藥劑進行防治;40%氧化樂果乳劑1500倍液或40%樂果乳劑1000倍液或90%敵百蟲晶體1200倍液噴施1-2次。病害主要有:茶云紋葉枯病、茶煤病等。防治方法:可選用波爾多液或70%托布津800倍液或50%多菌靈500倍液交換噴施2~3次。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