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種植技術 > 大粒型高產中熟早稻栽培管理
2021
07-10

大粒型高產中熟早稻栽培管理

1、打好基礎,保證禾苗穩健生長

水稻高產栽培必須以較高土地肥力和良好的水、肥、土條件為基礎。應選擇中等肥力稻田栽培,翻耕前每畝施牛欄糞1000公斤,枯餅50公斤,過磷酸鈣25公斤,耙田時每畝再施尿素5公斤或碳銨25公斤,基肥量約占施肥量的60%,做到底面結合,遲速兼備,供應禾苗穩健生長。

大粒型高產中熟早稻栽培管理

2、壯秧密植,搭好“豐產架子”

育秧的關鍵是稀播勻播,水育秧每畝秧田可播40公斤左右,秧田與本田之比為1:6左右。秧田整地以前要施足底肥,于3月下旬播種,農膜覆蓋保溫,2葉期間密補稀,并每畝施尿素2-3公斤作“斷奶肥”;3葉期看苗補肥;移栽前5-6天每畝施尿素2-3公斤作“起身肥”。4月中旬或下旬移栽,密植規格為13-20厘米(4×6寸),每畝插足10-12萬基蘗苗。

3、合理施肥

移栽后5-7天一次施足分蘗肥,即每畝施尿素10公斤,鉀肥7.5公斤,促使稻株葉色由淡轉綠,分蘗早生快發。在苞分化至一次枝梗分化期每畝施尿素2-3公斤,作第一次穗肥;孕穗至乳熟期看苗分次補肥,每畝施尿素2公斤左右。

大粒型高產中熟早稻栽培管理

4、節制用水,交替灌溉

為防止生育中期過度繁茂和提早封行,在移栽后20天左右,總莖蘗數達到預期穗數時,即可開始曬田,曬至土地硬實,不開裂,復水后讓其自然落干,多次反復輕曬,提高根系活力。整個本田生育期間,除移栽至分蘗盛期,孕穗期和抽穗后幾天,采取淺水層灌溉外,其余時期均為干濕交替,以濕潤為主,避免深水灌溉而導致葉鞘軟化,引起倒伏。同時要注意白背飛虱、稻螟蟲、紋枯病,特別是稻縱卷葉螟的防治。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

    你的email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