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大部分地區早稻育秧仍采取傳統的水育秧方式,對培育壯秧不利,為解決水育秧存在的問題,幫農網提示水稻種植戶可采用早稻地膜覆蓋旱育秧技術,現介紹如下,供參考應用。
一、傳統方式水育秧存在的問題:
1、播種季節較遲;人為地縮短了早稻營養生長期,成了影響早稻高產的主要障礙。
2、苗期抗性較差;水育秧由于秧田長期有水,秧畦表土泥爛,所以倒春寒明顯的年份,秧苗易遭受低溫冷害,誘發綿腐病,滋生青苔、倒排、翻根,造成扎根困難,爛秧嚴重以致影響早稻栽插面積。
3、秧苗素質低劣;水育秧往往遲播,所以農戶有意識提前灌水護秧,水層較深,促使秧苗旺長;莖稈細軟,分蘗減少,根系黃,甚至黑根多。移栽后返青慢、發棵慢,影響早稻產量的提高。
二、早稻地膜覆蓋旱育秧的特點:
1、改善了耕層土壤的溫度和水分狀況。地膜覆蓋旱育秧可以提高土溫,減少水分蒸發,有利早播,力爭農時,防止爛秧及鼠、鳥危害,以利全苗壯苗。
2、改善了土壤養分狀況。地膜覆蓋旱育秧能防止養分流失,提高肥效,減少用肥40%以上。
3、提高了土壤通透性。使微生物活動加強,土壤有機質分解加速,更有利于秧苗根系生長及單株綠葉分蘗數的增加。
4、提高了秧苗素質和成秧率。每畝用種量減少,而且旱育秧的秧齡彈性大;長秧齡對產量無重大影響,能提早成熟2-4天,每畝平均增產稻谷-40余公斤。
三、早稻地膜覆蓋旱育秧的操作技術:
1、秧田:應選擇緊靠水源,背風向陽的肥田,隔冬深翻,畝施人糞尿30擔。播種前7天耙細、耙平,撿干凈根茬(不再翻耕).每畝施復合肥25公斤、鈣鎂磷肥30公斤,下種頭一天,畝施尿素5公斤。
2、播種:播種時間3月中下旬。播種量常規稻每畝50-70公斤,雜交稻每畝15-20公斤,要求稀播育壯秧。種子處理與水秧相同,要曬種、選種、消毒、浸種、催芽,芽要整齊粗壯。播種前田塊耙平后牽繩作畦,畦寬1.3-1.5米,溝深18-20厘米,溝寬20厘米,畦的長度不限。畦面挑水澆透,或者趁大雨后將畦面用四齒耙把表土3—4厘米厚度耙成漿糊狀,隨即泥漿落谷,按畦面積來回定量播種,播種后用老糠灰或火土灰蓋籽,厚度不見芽谷為宜,最后將地膜平鋪畦面,四周蓋嚴壓緊,防風卷起刮破。
3.管理:正常情況下,出苗前不澆水,不揭膜,約5-7天后出畝,當秧苗長到2葉1心時,趁小雨天揭膜,每畝撒施尿素5公斤,可節約施肥用工和防止肥料燒苗;或者趁晴天畝施5公斤尿素兌水潑澆,追肥后再潑一次清水。旱育秧前期和中期如遇大雨天要及時排除秧溝積水,壓在地膜上的水要及時清除,保證早秧無水生長。在移栽前5-7天,為了便于拔秧,可用20%二甲四氯鈉鹽水劑150-200毫升兌水50公斤噴霧,噴藥后12小時可以灌水6-7厘米深,并施一次送嫁肥,每畝尿素10公斤。
四、早稻地膜覆蓋旱育秧的注意事項:
1、旱育秧要旱管:但若久晴無雨,秧板開裂發白時應澆水保墑,灌水不能過早,否則旱育秧的特點發揮不出來。
2、旱秧要適當早播,秧齡在45-50天,以利達到秧苗粗壯,適應性強的目的。
3、早育秧移栽無明顯返青期,要提倡移栽時施面肥,每畝施碳銨25一30公斤,后期畝施穗肥尿素5-10公斤,中期不再施肥,就能控制無效分蘗,提高分蘗成穗率和抗倒能力。
綜上所述,早稻地膜覆蓋旱育秧既不同于已經應用的地膜水育秧,又不同于普通的旱地育秧,它是兼地膜覆蓋的優點及早旱地育秧的長處為一體,能夠適當早播,防止爛秧,提高秧苗素質,節約用種。在水利條件較差的地方,能節約用水,提高抗旱力。還具有省工、省肥、成本低的優點,是一項操作方便的育秧新技術,值得應用推廣。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