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農作物下腳料作原料制取淀粉,不但提高了農作物的經濟價值,還為食品工業和其它工業補充了淀粉源的不足。稻、麥殼(秸)、玉米芯(稈、苞皮)、大豆稈、高梁稈、綠豆莢、蠶豆莢、薯類藤莖等都可提取淀粉。這些淀粉可制各種食品糕點及釀酒、釀醋,因這類淀粉中含有果膠、木質素和半纖維素等,用它制作的食品,對于預防便秘、直腸癌、糖尿病及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量等都有療效。在此,幫農網小編就給朋友們講一講從農作物下腳料中提取淀粉技術。
一、玉米皮提取淀粉
將好玉米皮按老嫩分別稱量,洗凈浸泡8小時(新鮮干凈的不必浸泡)。在開水中加入玉米皮重量的12.5%的純堿,堿溶化后將泡好的玉米皮放入鍋內,鍋中水以浸沒玉米皮為度。用大火煮沸3小時,每隔半小時翻1次,要補充適量熱水,待用水能搓成絲時即可撈出,并用清水洗去堿液,堿液要回收。然后將原料放入缸內用木棍搗爛,再加入適量清水搓壓,使淀粉與纖維素分離。再將原料放在石板上敲打,用清水搓洗1次。把兩次所得漿液用粗、細篩分別過濾。將所得漿液用布袋過濾水分,以擠出漿液不呈粉白色為度。再把所得糊狀物放入清水池沉淀,撇去上層清液,除去雜質,再裝入布袋吊干或擠干水分,即得濕淀粉。每100公斤干玉米皮可提取濕淀粉120公斤,可用于食品糕點和工業原料,也可作精飼料。
二、玉米秸提取淀粉
玉米秸制淀粉的方法有兩種。1、剝去稈皮用稈瓤作原料,先將瓤切成細片,經水浸泡后煮爛,攪拌成糊狀。然后加適量水攪拌均勻后用細篩過濾,將濾液用布袋吊干或擠干水分即成濕淀粉。2、將切成細片的玉米稈瓤放入鍋內用火炒成黃色,再粉碎過篩。所得細粉即為淀粉,可作食品原料。篩面上的粉渣可作制飴糖或釀酒的原料,也可作飼料。
三、高梁稈提取淀粉
將原料按節折斷剝去外皮,取內瓢為原料。把稈瓤放入缸內用沸水浸泡3小時,再放入鍋內用大火煮爛。然后加水磨成漿液或用石臼搗成糊狀。在漿液中加入適量清水,攪拌均勻后用粗細篩各濾一遍。濾后的漿液用布袋吊干或擠干水分,粗渣可作飼料,布袋所得即為濕淀粉。每100公斤秸稈可提濕淀粉100公斤左右。
四、豆莢提取淀粉
把洗凈的豆莢放進清水中浸泡8小時,撈出后放入鍋內,按每100公斤原料加2公斤純堿,再加適量水,大火蒸煮2小時,至豆莢發粘時撈出。再用石磨碾爛或石臼搗爛。把漿液放入清水里攪拌揉搓,再用粗、細篩分別過濾。將所得漿液用布袋吊干水分即可。每100公斤豆莢可提濕淀粉60-80公斤。
五、稻殼提取淀粉
將洗凈的稻殼按每百公斤加水10公斤,加純堿2公斤的比例(純堿先溶于所加水中)放入鍋內,用大火燜煮2小時左右。煮后用適量清水漂去堿液,再加適量水碾磨成粉狀,用水量以保持稻殼順利出漿為宜。向磨出的漿液中加入5倍清水,攪勻后粗篩1遍,再細篩2遍,然后將濾液靜置12小時后用布袋擠去水分,即成濕淀粉。每100公斤稻殼可提取80公斤濕淀粉。
六、麥秸提取淀粉
將洗凈的麥秸切成5-6厘米長,放入鍋內,按每百公斤麥秸加18公斤沸水,0.12公斤純堿的比例混合蒸煮,半小時后將麥秸撈出放入冷水中揉搓。然后用磨或石臼碾碎,越細越好,再將揉搓的漿液和碾碎的漿液合并經細篩過濾。濾液置于缸中沉淀12小時,除去上清液,并換清水攪拌再沉淀12小時,除去上層清洗液,將下層沉淀用布袋擠去水分,干燥后即為成品。每100公斤麥秸可提濕淀粉62公斤左右。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