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藥物處理大苗無土拋栽,是一項簡便易行的拋秧新技術,農民一看就懂,一學就會。這項技術的優點是:不需要“紙筒”或“秧盤”等專用設備,花錢少;不受秧齡限制,大苗也能拋,能發揮壯苗優勢;不改變傳統的育秧習慣,沒有特殊的技術要求;秧根無須帶泥塊,易運輸,易拋撒。
具體操作方法是:在秧田期,要用好三種藥劑。即在秧苗3葉期噴灑矮化劑,每畝用15%多效唑可濕粉劑250克;在拔秧前7-9天噴灑脫根劑,每畝用25%二甲四氯乳劑400克;在拔秧前2天噴灑促根劑,每畝用萘乙酸2克,濃度為40ppm,藥液量為50公斤。以上藥劑,一般當地農資部門都有出售。
經上述藥劑處理后的水稻秧苗,墩實粗壯,老根脫落,根芽增多,根系不糾纏,拔秧也省力,起苗時,根部泥塊可用水洗去。有人要問,秧根不帶土,秧苗尺把長,躺倒在地能不能站立起來呢?實踐證明:躺倒在地的秧苗“三天能起身,七天能立苗”,而且發苗快。還有人問,秧田上水會漂秧,不上水又會烤傷苗怎么辦?實踐又證明:秧田無需上水,田面呈爛糊狀,上午拔秧下午拋,秧苗不會被烤壞;若遇烈日高溫天氣,可上“薄膜水”。
在大田期、必須掌握三個要點:一要定準密度。每畝基本莖蘗苗要比人工栽插的增加10-15%。防止眼看滿田苗,一查苗偏少。要先試拋,查密度,定苗數;二要調整均苗。拋秧后用竹竿挑勻秧苗分布,移密補稀,同時每隔5-6米留好操作行;三要開好豐產溝。在拋秧后15天左右時開溝擱田,穩定苗勢。在此基礎上看苗施肥,防治病、蟲、草害。
藥物處理大苗無土拋栽,不僅能減輕勞動強度,還能增加水稻產量。據對比試驗,一般每2日可拋栽6畝左右,平均畝產增加4.4-6.1%。藥物處理大苗無土拋栽是項新事物,初學者最好先進行小面積試驗,親身掌握技術要領。
本內容僅作為水稻種植:藥物處理大苗無土拋秧栽培技術的參考資料;歡迎投稿。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