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稻田中養魚必須掌握一定的養魚技術及養魚技巧,下面幫農網就給朋友們介紹一下稻田養魚的養殖技術,包括放魚及施肥技巧。
1.放苗種類:應選擇食性雜、耐高水溫、耐低溶氧、生長迅速、不易逃遁、能在短期內培育成大規格魚種或養成商品成魚的種類。一般是鯉魚、草魚、羅非魚,適當搭配點鰱魚、鳙魚、團頭舫等。
2.放養密度:這是養殖技術中最重要的環節,必須根據稻田的生產能力及水源情況而定。在一般情況下,如培育魚種,每畝放養夏花2000尾左右;如養殖成魚,每畝放養10-12厘米的魚種300尾為宜。
3.放苗時間:應根據插秧時間來定。早、中稻田放養水花或夏花,可在插秧后立即放養或同時放養。如放養10厘米以上的魚種,則應等秧苗返青后才能放苗,以免魚種活動造成浮秧,這一點是稻田魚類養殖技術中值得注意的問題。
4.施肥種類:應選擇肥效迅速,對魚類毒性較小的肥料,如尿素、復合肥等,這一點在養殖技術中非常關鍵。對魚類有較大毒害的氨水、碳酸氫銨等最好作基肥;對廄肥等有機肥料則既可作基肥,亦可作追肥,但量要少,分段分片施,有的還能被魚類直接利用。
5.施肥方法:應根據肥料的特性具體對待。對氨水、碳酸氫銨等應作基肥,并在施肥一周后才能放魚苗;對尿素、復合肥等應作追肥,宜小量多次,每畝每次施10-15公斤。在施肥過程中,應先把田水放淺,把魚趕到魚溝或魚坑里再施肥,爾后加深田水。這樣不會影響魚類生長,還能促使禾苗更充分吸收肥料養份。
以上內容由幫農網收集整理,僅作為《稻田養魚的放魚及施肥技巧》的參考資料;如果您有更好的農村實用技術,歡迎給幫農網的種植技術、養殖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等欄目投稿。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