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生活百科 > 哪六種人不能吃黃芪?黃芪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
2022
01-10

哪六種人不能吃黃芪?黃芪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

哪六種人不能吃黃芪?黃芪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黃芪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的根,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應激、降壓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需要注意的是,伴有表實邪盛、氣滯濕阻、食積停滯、癰疽初起或潰后熱毒尚盛等實證以及陰虛陽亢者均須禁服,在此,幫農網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哪六種人不能吃黃芪以及黃芪的功效與作用。

哪六種人不能吃黃芪?黃芪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

一、什么人不能吃黃芪

1、從體質上來說,黃芪最適合氣虛脾濕型的人,這種人往往身體虛胖,肌肉松軟,尤其是腹部肌肉松軟。而身體十分干瘦結實的人則不宜。從身體狀況來說,感冒、經期都不要吃黃芪。

2、從季節來說,普通人春天不宜吃黃芪。為什么感冒不能喝黃芪粥呢?因為黃芪是固表的,它幫助身體關閉大門,不讓外邪入侵。可是當身體已經感受外邪的時候,就會變成閉門留寇,把病邪關在體內,無從宣泄了。同理,春天是生發的季節,人體需要宣發,吃黃芪就不太適宜了。

3、腎病屬陰虛、濕熱、熱毒熾盛者用黃芪一般會出現毒副作用,應禁用。因為黃芪性味甘、微溫,陰虛患者服用會助熱,易傷陰動血,而濕熱、熱毒熾盛的患者服用容易滯邪,使病情加重,如果必須服用黃芪一定要配伍運用。

4、陰虛患者使用黃芪必須配伍養陰藥使用,如生地、熟地、玄參、麥冬、天冬、玉竹等。濕熱患者必須配伍清利濕熱藥,如黃連、茵陳、黃芩等。熱毒熾盛的患者必須配伍清熱解毒藥,如黃連、梔子、大黃、敗醬草等。

哪六種人不能吃黃芪?黃芪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

二、黃芪的功效與作用

1、表虛自汗:多用于體虛表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氣不固而汗出,用黃芪配白術、防風治之,久服必效,方如玉屏風散,也可配浮小麥、麻黃根等。

2、陰虛盜汗:可與生地、麥冬等滋陰藥同用。

3、急性腎炎水腫:用于陽氣不足所致的虛性水腫,并常與防已、茯苓、白術等合而用,方如防己黃芪湯。

4、慢性腎炎水腫、脾腎虛:常與黨參、白術、茯苓同用。

5、陽氣虛弱:用于瘡瘍久不潰破而內陷,有促進潰破及局限作用。癰疽久不穿頭,常與穿山甲、皂角刺、當歸、川芎同用。

6、瘡瘍潰破:久不收口,有生肌收口之作用,常配銀花、皂刺、地丁等。膿液清洗,與黨參、肉桂等同用。

7、肺氣虛證:咳喘日久,氣短神疲,痰雍于肺無力咯出。常配伍紫菀、款冬等,溫肺定喘,健肺氣之品。脾生痰,肺儲痰,所以健太陰以祛痰,黃芪補氣所以尤善治氣虛。

8、氣虛衰弱:倦怠乏力,或中氣下陷、脫肛、子宮脫垂。補氣健脾,常與黨參、白術等配伍。用于益氣升陽而舉陷,常與黨參、升麻、柴胡、炙甘草等合用。

哪六種人不能吃黃芪?黃芪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

三、黃芪常見藥用選方

1、小便不通:用黃芪二錢,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溫服。小兒減半。

2、酒疸黃疾(醉后感寒,身上發赤、黑、黃斑):用黃芪二兩、木蘭一兩,共研細。每服少許。一天服三次,酒送下。

3、白濁:用鹽炒黃芪半兩、茯苓一兩,共研細。每服一錢。

4、萎黃焦渴(每與癰疽發作,先后伴隨):用黃芪六兩,一半生焙,一半加鹽水在飯上蒸熟,另用甘草一兩,也是一半生用,一半灸黃。二藥共研細。每服二錢,一天兩次。也可以煎服。此方名“黃芪六一湯”。

5、老人便秘:用黃芪、陳皮各半兩,研細。另用大麻子一合,搗爛,加水揉出漿汁,煎至半干,調入白蜜一匙,再煮過,把黃芪、陳皮末加入調勻服下。兩服可通便。可以常服。

6、血淋:用黃芪、黃連,等分為末,加面糊做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三十丸。

7、少淋:用黃芪、人參,等分為末。另用蘿卜四、五片,加蜜二兩,稍稍灸過后,蘸藥末吃下,以鹽水送服。

8、吐血:用黃芪二錢半、紫背浮萍五錢,共研為末。每服一錢,姜蜜水送下。

哪六種人不能吃黃芪?黃芪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

9、咳膿咳血,咽干(這是虛熱,不可吃涼藥):用黃芪四兩、甘草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熱水送下。

10、肺癰:用黃芪二兩研細,每取二錢煎湯服。一天可服三、四次。

11、甲疽(趾甲邊紅肉突出成疽):用黃芪二兩、茹一兩,醋浸一宿,加入豬油五合,微火煎成二合。去渣,取脂涂瘡上。一天三次。

12、胎動不安(腹痛,下黃汁):用黃芪、芎各一兩,糯米一合,水一升,一起煮到半到。分次服下。

13、陰汗濕癢:用黃芪酒炒后研細,切熟豬心蘸著吃,有效。

以上就是有關哪六種人不能吃黃芪以及黃芪的功效與作用的全部內容介紹,文章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圖片來自網絡)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

    你的email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