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綿陽市有朋友患胃病5年,經醫(yī)院檢查,確診為慢性淺表性胃炎,多方治療,效果不明顯,目前主要癥狀是:上腹部灼痛脹痛,有時連及兩脅。胃痛無一定時間,時輕時重,反復發(fā)作,口干口苦,噯氣多,飲食減少。胃鏡檢查見胃粘膜充血、水腫、紅黃相間。那么,該怎樣診治呢?在此,幫農網給朋友們提供一份有關資料供大家參考。
慢性淺表性胃炎,屬于中醫(yī)“胃脘痛”范疇,辨證可分為:肝胃不和型、脾胃顯寒型、胃陰不足型、氣滯血瘀型四種。本病主要由于飲食不節(jié)和情志所傷造成。
飲食不節(jié)使脾胃受損;再遇情志所傷,肝氣郁結,使脾胃氣機更不順調而受損,致使肝胃不和;肝郁氣滯,郁而化火,致肝胃郁熱,又可導致胃陰耗傷;病久入絡,氣血失和,致血瘀而胃痛作。另外,病久還可致脾胃益癥,中氣不足等變癥。
該朋友的慢性淺表性胃炎,據癥而辨,屬于肝胃不和型進一步發(fā)展而成的肝胃郁熱胃脘痛癥,治療宜疏肝泄熱、和胃止痛。方藥如下:
浦公英25克、白芍20克、焦山梔9克、金銀花15克、炒川棟子12克、生山楂12克、玄胡9克、法半夏6克、佛手片9克、五靈脂9克、甘草4.5克。1日1劑,水煎服。
一般連服7劑,即可見明顯療效,再據癥狀加減連服1個月為一個療程。連續(xù)辨證加減服用本方,70%左右的本型慢性淺表性胃炎病人可獲痊愈。
服藥期間必須注意:不能飲酒、吸煙、吃辛辣生冷食物,宜吃易于消化的食品,生活起居應有規(guī)律,切忌過勞、受寒等。
一點說明:其他癥型的慢性淺表性胃炎病人,應辨證施用與其癥相宜的治法和方藥,不能一概服用本方,以免藥癥不符,耽誤病情。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