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各地菇農栽培平菇均采用塑料袋栽培,收菇2-3次后,將菌筒當“廢品”下田作肥料或當豬飼料丟掉。其實這“廢品”并不廢,如采用袋栽與覆土兩段栽培,產量就會由原袋栽的90-100%提高到190-270%。在此,幫農網就給大家講一講平菇兩段高產栽培的具體方法。
培養料配方:稻草84%、麥麩(米糠)10%、草木灰2.5%、過磷酸鈣1.5%、石膏、石灰各1%,另加尿素0.3%、食鹽0.5%。將無霉變的稻草切成10-13厘米長,用3%的石灰水浸泡24小時,濾起后用清水沖至酸堿度中性、稻草含水量65%,再加麥麩等其它輔料,蓋薄膜堆放發酵,溫度保持45-55℃之間,36小時后翻堆,將底層及周圍的料翻入中間繼續發酵24小時,有香味時即可裝袋。袋子等工具用0.05%高錳酸鉀液浸泡半小時,菌袋上中下鋪放三層菌種,用種量10-15%,料滿袋后用扎繩捆緊,刺微孔15-20個,有利通氣,促進菌絲生長。
菌袋移入培養室后,定期噴5%石碳酸液,以防雜菌感染。如遇多雨天氣則在室內撒石灰防潮。菌袋井字形堆放4-7層,25-30天菌絲長滿后移到室外陰晾處,濕度保持85-95%,待菌朵形成即可連續采收2-3次菇。
在連續采菇2-3次后,還可以進行一次平菇栽培。此法因之名為兩段高產栽培法。第二次栽培時選微酸性沙質土壤,蓋土用0.2%多菌靈噴或用3%石灰水拌土消毒,加人適量草木灰和復合肥。
將收完2-3次菇的菌袋去袋和除去被雜菌污染的培養料塊,用1%石灰、3%草木灰、2%復合肥、1%葡萄糖、3%復合維生素B族液,加水浸泡10小時,取出后晾去多余水分,從中間縱切斷,斷面朝上置入寬25厘米、深30厘米溝內,蓋2-3厘米的沙土,噴足復合肥水,并蓋上稻草和薄膜,現蕾時揭去稻草,蓋薄膜催蕾出菇。
經過兩段栽培,可改善袋栽后期失水過多和營養不足的狀況,而覆土二次栽培又可補充水分和營養,因而提高了平菇產量,這是稻草栽培平菇穩產高產的新途徑。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