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各地試驗情況,雜交水稻施用保花肥一般可增產10%以上,特別是長勢較差的田塊,增產效果更顯著。據試種結果,追施保花肥的比不施的株高增加1.2~3.4厘米,包頸率降低9.7~19.2%,千粒重增加0.39~0.85克,空秋率下降3.6~5.8%。在此,幫農網小編就給朋友們講一講雜交水稻追施保花肥增產效果顯著的主要原因。
一、雜交水稻營養生長旺盛,根系發達,吸肥能力強,后期容易脫肥,及時追施保花肥,可確保后期供肥,防止葉片早衰。
二、雜交水稻幼穗分化時期長,需肥較多,施用保花肥,能保證減數分裂期有充足的營養供應,減少枝梗及穎花退化。
三、雜交水稻結實所需的同化產物中,有三分之二來自于抽穗后上部功能葉片的光合產物。巧施保花肥,既能保持根系有旺盛的生命力,又可延長上部功能葉的壽命,有利光合作用形成充足的同化物輸往穗部,保花爭粒。
四、雜交水稻營養生長期優勢強,而轉入生殖生長后期優勢減弱,表現為二分蘗有余,穗數不足,穗大有余,結實不足,前勁有余,后勁不足,追施保花肥則可以揚長避短,發揮雜交水稻的增產潛力。要做到巧施保花肥,還要掌握以下三點。
1.施肥原則
對于生長健壯的正常禾苗,應以磷、鉀肥為主,適量施用氮肥;對于生長較差的禾苗,應以氮肥為主,配施磷、鉀肥料;對生長較旺的禾苗,可少施或不施;對于偏施氮肥過多出現徒長、葉色濃綠,葉片披垂的禾苗,一般不宜施用保花肥。從雜交組合生育特性來說,雜交早熟組合,生育期較短,一般幼穗分化期不易缺肥,保花肥應少施;中熟組合,生育期較長,需肥多,應增加保花肥用量;遲熟組合,生育期長,穗大粒多,幼穗分化時期長,需肥更多,更應增加保花肥的施用量。
2.施肥適期
雜交水稻植株倒2葉達0.5葉以上至劍葉(倒1葉)剛露尖即幼穗分化剛好處在四期以后至五期初時為保花肥的最適宜施用時期。但怎樣判斷雜交水稻倒2葉和劍葉呢?最簡便的方法是根據葫蘆葉出現情況來判斷(注:葉片尖端幾厘米處,出現兩邊邊緣收縮,葉脈彎曲,呈明顯皺束狀“縊痕”、似葫蘆形狀的葉片,稱為葫蘆葉)。在一般正常生長情況下,雜交水稻早熟組合第一片葫蘆葉為倒2葉,劍葉為第二片葫蘆葉;雜交水稻中熟組合第一片葫蘆葉為倒3葉,第二片葫蘆葉為倒2葉,第三片葫蘆葉為劍葉;雜交水稻遲熟組合第一片葫蘆葉為倒4葉,第二片葫蘆葉為倒3葉,第三片葫蘆葉為倒2葉,第四片葫蘆葉為劍葉。因此,對于早熟雜交組合,當第一片葫蘆葉達0.5葉以上時可作為追施保花肥的適宜時期;對于雜交中熟組合,在第二片葫蘆葉達0.5葉以上時適時追施保花肥;對遲熟雜交組合,則以第三片葫蘆葉達0.5葉以上時追施保花肥最適宜。
3.施肥數量
正常生長的雜交稻,保花肥一般以磷、鉀為主,配施氮肥。從試驗結果來看,以復合肥料效果最好,一般每畝施15:15:15型復合肥料5~7公斤為宜;長勢較差的禾苗,每畝可加施2公斤尿素。無復合肥料可用氮、磷、鉀混合肥料,一般每畝用尿素、氯化鉀各3公斤加7~10公斤過磷酸鈣為宜。長勢較差的禾苗,可增加尿素用量,但每畝施尿素不宜超過5公斤。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