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實用技術 > 從草木灰中提取三鉀鹽的工藝流程
2021
05-13

從草木灰中提取三鉀鹽的工藝流程

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什么?草木灰中所含的各種物質,能溶于水的主要是硫酸鉀、氯化鉀和碳酸鉀等。我們習慣上把它們統稱為“三鉀鹽”。在此,幫農網列舉幾種草木灰中“三鉀鹽”的含量百分率。

1.jpg

桐子殼灰 42.87

棉苓殼灰 30.66

向日葵稈灰36.3

高梁稈灰 22.8

黃煙稈灰 36.2

大豆莖莢灰 22.5

玉米稈灰 32.8

小麥稈灰 16.83

從上面的數據中可以看出,不同品種的草木灰,三鉀鹽的含量不同,其中以桐子殼灰的含量為最高。

提取原理

主要是根據這三種鉀鹽的溶解度不同,進行結晶分離。在相同的溫度下,三種鉀鹽的溶解度差別較大,其中以硫酸鉀的溶解度最小,其次是氯化鉀,而碳酸鉀的溶解度最大。當加熱濃縮時,溶液中的硫酸鉀最先達到飽和,冷卻后,硫酸鉀就先結晶析出。將剩余的溶液再加熱濃縮,溶液中的氯化鉀又達到飽和,冷卻后氯化鉀就結晶析出。最后溶液中絕大部分是碳酸鉀,將它蒸干后,就可得到比較純凈的碳酸鉀。

提取分離過程

1.浸取

(1)浸取裝置:浸濾可用大缸、在離缸底約三寸高的地方打一小孔,安裝上水龍頭。在缸底先填上一層約12~15厘米厚的粗砂,并在粗砂上填同樣厚的一層細砂粒,再墊上一層麻皮袋。這種大缸可用7至8口,以便循環交替使用。

2.jpg

(2)浸濾操作:將草木灰裝入缸中,在灰上鋪一層草,以防止加水時灰分濺出。然后徐徐加水至水超過灰面三寸左右為止。每次浸泡5~8小時后將近缸底部的水龍頭打開放出浸液。浸濾時可采用循環浸出法,即將第一次放出的濾液用來浸泡新的草木灰,另加水或改用淡液進行第二次,第三次浸泡。直至浸出液低于3波美度時,就停止浸洗,并換上新灰。循環浸取液的濃度達到25°波美以上時,就可以進行濃縮分離。

2.濃縮分離

第一次濃縮:將澄清的浸出液倒入鐵鍋中,加熱蒸發至35波美度時,就要停止加熱,即有硫酸鉀析出。冷卻、澄清、分離出硫酸鉀晶體后,用適量水洗滌晶體,經干燥、冷卻,即得成品硫酸鉀。

第二次濃縮:將分離后的母液繼續加熱濃縮到50波美度左右,就有氯化鉀晶體析出。冷卻、澄清、分離出氯化鉀結晶,用適量清水洗滌結晶,然后將結晶進行干燥,就可得成品氯化鉀。

蒸發干燥:將提取氯化鉀后所剩余的母液送入蒸發干燥鍋,蒸掉水分,就可得到粗制碳酸鉀成品。

這樣分離出來的硫酸鉀晶體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鉀,氯化鉀晶體中含有少量的碳酸鉀和硫酸鉀,而碳酸鉀晶體中也含有少量的氯化鉀和硫酸鉀。再分別進行重結晶,可分別提得純的硫酸鉀,氯化鉀和碳酸鉀。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

    你的email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