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豬在分娩之后,是需要對仔豬進行哺乳的。而很多養豬戶在母豬哺乳期的時候便會發現,哺乳母豬的采食量比較少。這不僅會影響哺乳母豬的營養吸收,還會降低哺乳母豬的泌乳量,導致仔豬母乳不足,從而降低成活率。那么,哺乳期母豬采食量低該怎么辦?在此,幫農網就給大家講一講哺乳期母豬的進食量的管理方法。
一、合理降溫
溫度對于母豬的進食量影響是非常大的,雖然有些養殖戶在哺乳期的時候也都采取了降溫方法。但是在降溫的時候大多都忽視了降溫的主要細節,因此導致降溫效果不佳。我們在降溫的時候,最好是使用滴水降溫以及負壓通風的共同進行,這樣的話能夠有效的提高母豬的進食量。水溫保持在20度左右,滴水的速度保持在40-50滴每分鐘,不過要注意母豬舍濕度不可過高。
二、充足飲水
我們還要為哺乳母豬提供充足的干凈飲水,能夠降低因為高溫而產生的熱應激。也能夠有效提高母豬的采食量,因此我們應該提高母豬的飲水量,保證水質與水溫。可在水中添加適量的小蘇打等物質,能夠明顯的降低熱應激。母豬的飲水量與進食量可以說是呈正比的,所以大家想要提高母豬進食量的話,那么從母豬的飲水方面入手,提高母豬飲水量的話,是非常不錯的。
三、產后護宮
很多養殖戶在母豬分娩后三天內,沒有做好產后護宮工作,一般都只會對其進行肌肉注射。從而導致母豬產生較大的應激反應,出現體溫升高,食欲低,從而造成進食量低的現象。因此我們一定要做好產后護宮工作,在母豬分娩后的一周內,要用高錳酸鉀對母豬的外陰及后驅部位進行清洗及消毒。在產仔結束后,要及時排出母豬體內的異物。最后再注射一次長效的敏感抗生素產品,為母豬消炎。
四、飼喂管理
在母豬生產后的第一周飼喂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在第一周后不可補料過多過快,否則將會影響母豬整個哺乳期的進食量。因此在第一周要注意控制好采食量,第一周后再讓其自由采食。然后在飼喂飼料的時候,最好是能夠在每天溫度最低的時候進行飼喂,飼料以濕料為主,適當提高飼喂次數,能夠有效的增強母豬進食量。但要注意每天的飼喂次數不可超過5次,否則也可能會造成應激反應。
以上就是有關《哺乳期母豬的進食量低如何管理》全部資料分享,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文章配圖來自網絡)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
你的email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