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是許多人都愛吃的一種鮮味,雖然螃蟹的肉不多,但是蟹膏和蟹黃都讓許多人癡迷,今年來養殖螃蟹也成為了一個不錯的致富項目,許多人想要加入螃蟹養殖的行列,下面就為大家介紹養殖螃蟹的幾大要點,讓大家對螃蟹養殖需要做什么有一個了解。
一、池塘清塘消毒及水位控制
上年養殖結束后,排干池水,清除池底表層10cm以上的淤泥,曬塘凍土。蟹種放養前15天,可采用生石灰消毒,用量為150-200公斤/畝。早春放苗后水位要控制在40-60cm左右,好處有三個方面:
⑴可以有效平衡晝夜的水溫差,減少河蟹疾病發生機率。
⑵可以有效起到避光作用,為河蟹首次脫殼營造比較適宜的環境。
⑶可以擴大水體空間,防止溶氧不足。
二、合理施肥
在苗種放養前要先肥水,在養殖過程中也要求水質保持一定濃度,對提高河蟹上市規格很重要。尤其養殖早期,水質清瘦時,更應施肥。常用“肥水專家”和“肥寶”進行肥水。
三、栽種水草和螺螄投放
㈠栽種水草
水草種植面積為:沉水植物占養殖總面積的1/3,主要種類有苦草、輪葉黑藻、伊樂藻等。浮水植物占養殖總面積的1/3,主要種類有水花生等。池塘內種植的沉水植物區可用網片分隔攔圍,保護水草萌發。浮水性植物和沉水性植物相互結合,避免品種單一,空間上要有分布,方便風浪形成促進水-空氣物質交換。
㈡螺螄的投放
螺螄既可作為河蟹優質動物性餌料,又有著凈化養殖池塘水質的功能。但投放太多容易造成水質太清瘦,青苔大量繁殖。可以在清明前每畝放螺螄250-300公斤,然后在6-8月第二次再放每畝200公斤。
四、種苗的選擇、放養
放養的蟹種應規格整齊,體質健壯,爬行敏捷,附肢齊全,無損傷、無寄生蟲附著。為了提高河蟹的活力,下塘前主要通過新苗復康浸泡提高河蟹對新環境的適應能力。下塘時一般選擇天氣晴好,氣溫比較適合的日子。放養密度以每畝500-600只為宜。如果養殖的蟹池面積比較大,則需要在塘內先用網布進行小面積圍欄,進行強化培養,蛻殼數次后再放開養殖。
五、餌料的投喂
餌料的種類分為,植物性、動物性和配合飼料。植物性飼料可用豆餅、花生餅、玉米、小麥、馬鈴薯和各種水草等;動物性飼料可用小雜魚、螺螄和河蚌等;配合飼料應使用按照河蟹生長營養需要生產的正規飼料,所用飼料應符合GB13078和SC1052的標準。根據河蟹的生長特點,春季動、植物性飼料比例為60:40,投喂量控制在體重的1%左右。投喂時要按照四定原則,最好投放在水-岸交接處。自配飼料的,需要及時補充河蟹復合營養促進劑和脫殼素。
六、螃蟹的病害防治
抓好病害防治工作4月份開始應預防好病害。此時最易發生爛肢、甲殼潰瘍、纖毛蟲等病,可采取以下方法預防這些病害的發生。
⑴每15天左右全池潑灑一次消毒藥物,防止病菌大量滋生。藥物有:嘉超氯、粒粒溴鋅等。
⑵每月用一次殺蟲藥物。藥物有:纖蟲嘉等。
⑶4月份左右使用一個療程的內服藥物拌飼投喂;5月份最好每半個月使用一次。具體藥物有:蝦毒克星、氟星、腸炎嘉等。
以上就是養殖螃蟹時最需要注意和做好的六個方面,在養殖螃蟹時要同時在池中養殖水草和螺螄,水草能凈化水質并為螃蟹提供棲息之所,螺螄則能作為螃蟹的食物讓其自由采食。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