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魚是深受消費者所喜愛的淡水魚類養殖品種。但由于鯉魚的孵化季節在早春,氣候多變,所以在孵化過程中,受精卵極易受水霉和綿霉的危害,使受精卵變成霉卵死亡,降低孵化率,有時受精卵幾乎全部成為霉卵死亡。
那么如何防治水霉和綿霉的危害,減少霉卵發生呢?有的用溫室淋水孵化的方法來減少霉卵的發生,但這種方法,1小時淋1次溫水,晝夜值班,勞動強度大,同時效果也很不穩定。有的用食鹽水溶液和蘇打溶液浸洗鯉魚受精卵魚巢,以殺死魚巢上霉菌的孢子,減少霉卵的發生。更多的是采用孔雀石綠溶液,在粘有鯉魚受精卵魚巢的水域中潑灑。但由于這種藥價格高,全池(孵化池)潑灑,經濟上不合算,不全池潑灑,僅在粘有受精卵魚巢周圍水域潑灑,用量又很難掌握,效果往往也不理想。
針對上述方法中存在的這些問題,幫農網小編相關資料給養殖戶提供一種十分簡單的方法,就可減少霉卵的危害。做法是:將目前放在池塘水面上孵化的粘有鯉魚受精的魚巢,下沉到離水面33厘米(1尺)深的地方進行孵化。應用這種方法,比目前生產上普遍采用的放在池塘水面上孵化,霉卵可減少70%以上。
同時,水體中的溫差變化比在水面上小,這樣,可以縮短受精卵的孵化時間,也可減少霉菌繁殖的數量,因而能減少霉卵的發生。對上述方法有興趣的養殖戶不妨與原來的孵化方法作個比較,試一試。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