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類需要什么樣的池塘環境?池塘是養殖魚類的生活環境,其條件好壞對魚類的生長速度、產量高低關系極大。
1.水溫
魚類是變溫性動物,它的體溫隨水溫變化而變化,因而水溫對魚類生長有顯著影響。各種魚類都有其適宜的溫度范圍,如草、青、鰱、鳙、鯉等溫水魚類的生長適溫是20~32℃,在其范圍內,攝食量大,生長迅速;低于15℃,則食欲減退,生長緩慢。因此,養魚掌握適宜水溫對于增產增收意義很大。可通過調節水位、避免建筑物遮蔭、種植防護林、工廠溫排水等方法,來調節控制魚塘溫度。
2.氧氣
魚類生存、生長離不開水中氧氣。草、青、鰱、鳙、鯉等魚類的攝食和生長的適宜含氧量,每升約為5~5.5毫克。過低時,就會影響魚的攝食與消化、生長與產量。因此,在養魚過程中,重視和改善池塘氧氣條件是獲得增產的一項重要措施。應通過適當擴大池塘面積,池塘不易過深,加注新水,增氧機增氧等措施,來改善池塘氧氣條件。
3.水中營養物質
它們的含量高低直接影響浮游生物的生長和繁殖,因此與魚產量的高低有密切關系。水中營養物質,主要包括無機氮化合物和有機物(各種水生物的排泄物及其尸體和分解產生的糖類、有機酸、蛋白質等)。塘水中含營養物質高,水質較肥,浮游生物多,魚類產量就高。但有機物數量過多,則容易導致池水缺氧、水質變差,而影響魚類生長,嚴重時可使魚窒息死亡。可通過施肥和投飼等措施,來調節塘水的營養物質含量。
4.天然食料
池塘中生長的許多水生生物,包括高等水生植物、附生藻類、浮游生物、微生物、底棲動物等,是魚類的天然食料。尤其是浮游生物是飼養魚類的幼魚和鰱、鳙等成魚的主要天然食料,與塘魚產量關系十分密切。通過投飼、施肥,可增加浮游生物的數量。有些水生生物,有與浮游生物爭奪水中的養分、引起水質變壞、直接危害魚類等危害,應加以控制與消除。
5.水的酸堿度
水的酸堿度用pH值來表示。魚類對pH值有一定的適應范圍,如一般家魚的適應范圍為pH值6.5~9之間。超過了這個限度,就會影響魚生長甚至導致死亡。可用酸堿度比色紙、比色測定計、電動酸度計,來測定塘水的酸堿度變化,以便加以調節。另外,二氧化碳、硫化氫、氨等都是塘水的有害有毒物質,其濃度過高,可引起塘魚大量死亡。通過控制施肥,清除過多塘泥和殘剩飼料,防止有機物質過度污染,注入新鮮水,增氧機增氧等方法,可避免這些有害有毒物質濃度過高。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