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殖技術 > 白蠟蟲經濟價值、生活習性以及養殖采收方法
2022
07-09

白蠟蟲經濟價值、生活習性以及養殖采收方法

白蠟蟲有哪些經濟價值?怎樣養殖白蠟蟲?白蠟蟲別名蚧蟲、殼蟲、水蠟蟲,為昆蟲綱同翅目蚧科昆蟲。在我國主要分布在四川、貴州、云南、廣西、廣東、福建、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省。它的雄性幼蟲在生活過程中能分泌產生一種高分子脂類化合物,藥材名叫“蟲白蠟”,是我國傳統的出口創匯產品。而白蠟蟲人工養殖的技術要求并不復雜,白蠟加工工藝也較簡單,是我國目前農村尤其是山區農民致富的項目之一。在此,幫農網就給大家講一講白蠟蟲經濟價值、生活習性以及養殖采收方法。

白蠟蟲經濟價值、生活習性以及養殖采收方法

一、白蠟蟲的經濟價值

蟲白蠟又稱蟲蠟、中國蠟、川蠟、木蠟、蠟膏,其用途極其廣泛。不僅是重要的中藥材,而且有防潮隔濕、防銹防腐、著光等特點,是軍工、輕工、化工、紡織及制作模型等工業的重要原料。中醫學認為蟲白蠟性溫味甘,具有止血生肌、續筋圖15自蠟蟲形態圖1.雄蟲2.雌蟲3.枝條上的蠟層接骨的功效,臨床上常用于治療出血性下痢,創傷出血,瘡口久潰不收等癥。同時,蟲白蠟是制糖衣片劑、膏藥、油膏和丸衣的原料。

二、白蠟蟲的生活習性

1、形態

白蠟蟲體較小,雌雄變態差別顯著。

雌性成蟲剛成熟時,胸部背面隆起,蟲體背面紅褐色,滿布大小不等的深黑色斑點,腹面灰黃色,體長1.5毫米左右,體寬1.3毫米左右。雌蟲老熟時,體背急劇凸起呈半球形,體色暗黑光亮,不規則黑斑隨之增大,體長約1厘米,體寬7—8毫米或更大。死蟲體壁皺縮變硬。雌性成蟲體節背面完全愈合,不能區分。體膜面膜質內凹。背腹壁的體緣具皺縮褶,稱緣褶。緣褶上有成行排列的緣毛或緣刺。單眼小,不發達,觸角6節。口器為甲殼質針狀吸收式,無翅,足小,腹部腹面節7—8節間有陰門,不泌蠟,只起保護作用。

孵化初出的雄蟲體小柔弱,體長約2毫米,胸部寬0.5毫米,有翅,翅長約5毫米。頭鈕扣狀,淺褐至褐色,觸角長絲狀,口器退化,足細長,交尾器堅硬,端部尖銳,腹部倒數第2節背部有兩孔,內生兩根管狀腺,由此分泌出兩根細長白色的蠟絲。泌蠟后包圍體軀的蟲體呈圓形。包藏于卵囊內在顏色上難以區分雌雄。卵粒之間有薄膠粘連成串狀,卵剛孵化時顏色有所變化,雄卵淡黃色,雌卵褐紅色,此時在顏色上可以區分性別。它們的第1齡幼蟲的體形相似,第2齡幼蟲闊卵形雌蟲卵大于雄蟲。蛹為雄蟲特有。

2、習性

白蠟蟲生活在寄主植物上(女貞、白蠟樹)。以受精的雌蟲越冬。幼蟲從卵囊內爬出,沿枝條爬到葉部,雌蟲散布在葉表,雄蟲在葉背以口器取食葉組織(俗稱“坐葉”)。經一次蛻皮后,又到枝條上來回爬行。選擇1—2年生的嫩枝固定取食,稱為“定桿”,雌蟲多分散活動,而雄蟲則群聚。固定不久,雄蟲背面出現蠟絲,數日即蓋滿蟲體,8—9月后蠟層厚達6—7毫米,包囊于枝條上。到了蠟條上放出白蠟絲(又稱“放箭”),即為雄蟲飛出的前兆。此時雌蟲已成熟。

決定白蠟蟲雌雄幼蟲孵化的最主要環境因素是溫度。當氣溫15—26℃、相對濕度65%一75%時,白蠟蟲卵的發育、幼蟲孵化才能正常進行。天氣晴朗時,早晨6—7時幼蟲開始活動,晚上8—9時結束,中午12時至下午3時是雌幼蟲活動盛期,中午11時至下午5時是雄幼蟲活動盛期。多數白蠟蟲在下午2時以后才開始定葉。

白蠟蟲經濟價值、生活習性以及養殖采收方法

白蠟蟲分布于長江以南各地,由于各地自然條件有差異,故不同地區的白蠟蟲,生長和成熟期均有顯著的差異。我國白蠟蟲以金沙江下游、云南、貴州、四川三省最多,其中高海拔的山區產量高,質量好。

3、繁殖

白蠟蟲分雌雄兩性。雌蟲為漸進變態,無前蛹和蛹期;雄蟲屬完全變態,一年一代、雌成蟲交尾后,蟲體逐漸膨大鼓起。受精雌蟲在寄主樹上越冬,一般次年4月左右,產卵于卵囊內,雌蟲產卵完畢后,母體便干枯死亡,整個身體皺縮成為一個薄殼,緊緊包住所產的卵粒,這就是產區蠟農習慣上稱為“蟲子”的種蟲。5—6月份孵化,先孵化出來的是雌蟲,爬向寄主向陽的葉面散居取食;后孵化的是雄蟲,喜歡背陽的葉背群居取食。蛻第1次皮進入2齡時,雌雄蟲都離開樹葉轉向枝上固定為第一齡幼蟲,“定葉”15天左右蛻皮為第2齡,離開葉片“定桿”;此后雌性即終生不動,僅在2齡時分泌極微量的蠟粉,待到8—9月份前,第2次蛻皮,雌蟲進入成蟲期;雄蟲;‘定桿”2—3天后,開始泌蠟;直到8—9月份第2次蛻皮進人前蛹期,停止分泌,6—8天后,蛹經過3—5天第3次蛻皮進入真蛹期,停止分泌,6—8天后,第4次蛻皮羽化成雄成蟲,2—3天后便在枝條上尋找雌蟲交尾,交尾后5天左右死亡。受精雌成蟲可越冬。

三、白蠟蟲的養殖技術

(一)寄主植物造林技術

1、女貞

女貞為常見的庭院或綠籬樹種,常稱冬青。為常綠喬木。高可達10—15米。用作蟲樹時高度應人工控制在2—3米以下,種植3—4年后可放養雌蟲繁殖種蟲,5年后放養雄蟲生產白蠟。樹皮灰色,干滑。單葉對生,葉柄長1—2厘米,葉片卵形;初夏開花,花白色具短柄,排列為頂端圓錐花序。漿果橢圓形。分布于華東、中南、西南各省。喜光照,在濕潤肥沃的土壤上生長良好,在紅黃壤土上也能生長。

(1)采種

女貞5—6月份開花,11月至12月果熟。成熟時果實由青轉藍黑色,即可采種-采回后將種子放在水中浸泡6—7天,或堆漚3—5天,然后擦去果皮果肉,洗凈陰干,即可拌草木灰播種,或拌濕沙貯藏。

(2)育苗

冬季或春季(2—3月)播種,撒播或條播。每畝播種量15公斤。播種時,先翻耕耙平苗床,施人堆肥,每隔15—20厘米開一道溝,溝深6—7厘米,將種子均勻播人溝內,播后覆土1—2厘米,并蓋草,保持土壤濕潤。播種后·j1個月開始發芽。幼苗大部分出土后,揭除覆草。苗期應經常拔草、松土、間苗、追肥。一年生苗高25—30厘米,可移栽定植。此外,還可采用扦插和壓條育苗繁育方法。

(3)造林

2—3月栽植,株行距4米X5米。挖穴寬70厘米,深50厘米。栽植時適當剪除部分葉子,以減少水分蒸發。造林后要及時除草、松土、適當施肥。定植后的第二年春在主桿高2米左右處定桿剪去主梢,側枝長出后,選留3—5個分布勻稱的健枝,其余剪去。成年樹每年修枝2次,一次在放蠟蟲前,一次在收蠟或收種蟲后。

(4)休養生息

不論是育種或放蠟的寄主樹,都要放養一年,休養一年。因此,經營蟲、蠟生產時,為了能連續作業,要將樹劃分成兩部分,輪流放養。

2、白蠟樹

白蠟樹為木樨科落葉喬木,高達15米左右,組織較女貞柔軟疏松,枝條富于彈性。小枝光滑。奇數羽狀復葉,小葉通常5—7片,橢圓形或卵形,長3一10厘米。葉緣有波浪形鋸齒。具短柄或無柄對生。夏季開花。圓錐花序,花萼鐘形。果期10月,翅果黃褐色扁平倒披針形。果長3—4厘米,寬4—6毫米,每一翅果有1—2粒種子。

白蠟蟲經濟價值、生活習性以及養殖采收方法

通常采用扦插法,2—3月間剪取生長健旺的枝條作為插穗,其粗細以拇指大小為準,長50厘米左右,上端削平,下端削斜即可扦插。一時用不完的多余插穗可按50根一束捆好暫植于水中,斜面一端插入泥內,平面一端露出水面。插穗插入約20厘米深的土穴中,并把插穗四周泥土踩緊,經30天左右即可生根發芽,當年可長到1米左右。經過一年培育,苗高60—90厘米,即可移栽定植。第3年春季剪去頂梢使其側枝生長,第4年即可投放蠟蟲。

(二)白蠟蟲的采種放養

1、選擇優良品種

選擇優良品種放養才能提高白蠟的產量和質量。優良種蟲的標準是蟲顆大、卵囊重、卵粒多、蟲口緊小、顏色紅潤、殼硬飽滿以及害蟲寄生率低等。要采取株選或園選,選擇結蟲好、質量高、無害蟲的樹株或蟲園,留作種用。然后再按照上述標準進行粒選,將蟲顆好的供作種用,差的供作掛蠟用。

2、適時采蟲蠟種

采蟲種的季節性很強,要抓住“立夏”至“小滿”期蟲種成熟季節突擊采回蟲種。根據各地氣溫差異,長江以南各地以5月上旬采種為宜,山區可以稍晚5—7天。蟲種采回后,要及時在墊有白紙的簸箕、曬席或木板上攤開,厚度不超過3厘米。每天用筷子翻動3—4次。如果遠地采種,應將蟲種晾干水分后裝入小布袋內,每袋裝l一1.5公斤,再用篾簍作為外包裝,每簍裝十布袋左右。在運輸途中每隔3小時輕輕翻動一次,以免簍內氣溫過高而影響蠟蟲的成活率。如果中途轉運,應將簍內布袋取出攤開通風,以保證蟲種有正常生育條件。

3.種蟲放養

(1)摘蟲

白蠟蟲的雌蟲4—5月份孵化,歷時8個月成熟。蠟蟲成熟后,須從樹上摘下,稱為“摘蟲”。其中囊呈褐紅色,表面糖質已干,撕開蟲殼沒有漿質,即為成熟,應及時采摘。在采摘時要輕摘輕放。把摘下的蟲囊進行選擇。大顆的顆粒蟲囊為“種蟲”,小顆的為“蠟蟲”,要及時運出放養。在運送途中,須攤開防止發熱燒死蟲子。一般蟲子在20—26℃時開始孵化,這時須將蟲子移到光亮處,使之孵化整齊。

(2)掛蟲

選擇女貞或白蠟樹集中的地方,把蠟樹上的枯枝、老枝、密枝、黃葉剪掉,鏟除樹周圍的雜草使蠟樹通風透光。選擇晴天或陰天掛放,1或2天后即全部定葉,開始樹上生活。通常在攤晾時,雌蟲先爬出。在產蠟、育蟲并舉的地區,先綁蟲(育種蟲)后掛蟲(生產白蠟)。掛蟲的目的是將含有雄蟲的蟲囊掛在寄主樹上讓它著蠟,因此應待雌蟲爬出蟲囊后,再用梧桐葉包上蟲囊。

利用梧桐葉包種蟲時應在包上和包底部用竹簽輕輕戳4—5個小孔,便于雄蠟蟲沿孔爬出和防止包內積水而影響蠟蟲生長。為什么包囊要用梧桐葉呢?因這類東西一旦碰到水濕,孔洞易被堵塞,蟲子就出不來。切忌用紗布或塑料紗窗布等。一個樹枝上掛一個蟲包,每包3—6粒蟲種。每樹掛包的數量與樹枝的數量相等。選擇好天把種蟲包貼掛在離枝頭約10厘米或離枝葉3厘米樹杈背風的一面。

白蠟蟲經濟價值、生活習性以及養殖采收方法

(3)綁蟲

為了繁育白蠟后代,必須將帶有雌蟲和雄蟲的蟲囊綁在寄主樹上,稱為“綁蟲”。綁蟲時應掌握“高綁勻掛”。高綁在第二臺枝和第三臺枝交接處,綁時力求分布均勻。綁蟲后一周內以無大風有微雨天氣最好,如遇千旱,可早晚噴水。

(三)管理

掛蟲或者綁蟲在樹上后要經常檢查,防止被風吹掉。1個月后蟲囊內的蟲子爬出后,要及時解去蟲囊,將種蟲空包解取下來,當即燒掉,殺死殼內寄生害蟲以利蠟蟲生長。如發現有其他害蟲寄居應及時進行人工捕捉,不能灑噴農藥,以免傷害蠟蟲。生長后期如遇干旱要給蠟蟲灑水1—2次。

四、采收加工

8—9月,雄蟲泌蠟停止后,就可以采收白蠟。一般選擇陰天、早晨或雨后,將白蠟層從寄主樹枝上剝下。晴天的中午不宜進行,因為這時蠟層易碎。取得的蠟是白色碎屑狀,叫做“蠟花”,用大銅鍋盛清水和蠟花一起煮沸,蠟質熔解后,漂浮水面,同蟲尸、雜質分開,然后把上層熔蠟倒入模內,冷卻后,變成蠟塊,叫做“蟲白蠟”。用紙包裝,放在木箱貯存。

以上就是有關白蠟蟲經濟價值、生活習性以及養殖采收方法的全部資料介紹,文章內容僅供朋友們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圖片來自網絡)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

    你的email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