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8619”屬于遲熟早燦品種,最高畝產751公斤,被譽為“不需制種的雜交稻”。一般畝產均在550公斤以上;小面積上種出了畝產657公斤的高產量。作晚稻栽培畝產也在400公斤以上。在此,幫農網就將該品種的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要點介紹如下:
一、主要特征特性
1、分蘗早而多,穗形大,結實率高。“浙8619”苗期耐寒性很強,秧苗分蘗發(fā)生早、分糵力特強,在稀播條件下單株帶蘗可達5—-6個;在本田期分蘗成穗率和成大穗的比例高,一般情況下,成穗率在70%以上。該品種的穗形較大,結實率高,在每畝有效穗數30萬左右時,平均每穗總粒數133.2粒,結實率82.9%,千粒重25克以上;在田間發(fā)現最大穗子總粒數達327粒。該品種克服了多蘗與大穗的矛盾,故具有雜交稻優(yōu)勢的特殊材料。
2、生長旺盛,抗逆性強。該品種根系發(fā)達,莖稈粗壯,耐肥抗倒。抽穗揚花期對陰雨和高溫有一定的抵御能力。對稻瘟病、白葉枯病、惡苗病和紋枯病都具有較好的抗性。在畝施肥量60擔高肥條件下,表現葉挺舉、不倒伏。
3、秧齡彈性大,茬口適應性廣,能早、晚稻兼用。作早稻栽培時秧齡彈性很大,在秧齡長達50天情況下無超齡現象。作綠肥田早稻栽培,在4月初播種,5月10日前移栽,可于7月底成熟,比廣陸矮4號早熟1天;作大麥、油菜田早稻栽培,在4月中旬播種,5月18日前移栽,在8月3日前成熟,熟期與廣陸矮4號相仿。作晚稻栽培時,表現成熟早、產量高。在6月18-20日播種、7月底移栽的條件下,能于10月底前成熟。
二、栽培技術要點
1、培育帶蘗壯秧,利用大穗增產優(yōu)勢。“浙8619”分蘗力強,要強調稀播,大幅度減少每畝大田用種量。作綠肥田早稻種植,可在3月底、4月初播種,每畝大田用種量3-4公斤,秧田播種量30公斤以下,采用地膜覆蓋育秧。作三熟制早稻栽培,一般在4月7-10日播種,每畝大田用種量減少到2-3公斤,每畝秧田播種量控制在15-20公斤;若用地膜覆蓋,也可爭取在7月底成熟。
2、勻株少本密植,協調穗粒重綜合優(yōu)勢。該品種能獲得顯著高產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具有穗、粒、重三者同步協調的優(yōu)勢。在壯秧的前提下,采用少本密植,降低最高苗峰,促進個體健壯發(fā)育。要達到畝產550公斤以上的產量指標,要求每畝密度在3萬叢左右,每叢插2本以上的主莖苗,每畝基本苗數在8一10萬(不包括分蘗苗),爭取每畝有效穗數在26萬以上,保證每穗實粒數在l00粒以上,千粒重在25克以上。
3、加強肥水管理,充分發(fā)揮根系優(yōu)勢。“浙8619”莖稈粗壯,根系發(fā)達,耐肥抗倒,施肥水平要比廣陸矮4號略高。本田施肥要掌握“重施基、面肥,早施輕施分蘗肥,適時施好保花肥,后期噴施葉面肥”的原則;在肥料的配合上,要重視增施有機肥,合理施用化學氮肥,適量配施磷鉀肥.在水漿管理上,切忌后期斷水過早。
4、作晚稻栽培的技術要點,一是要抓好適期播種、適期早栽。播種期掌握在6月20日左右,每畝秧田播種量15公斤以下;當秧苗在1葉1心期時,噴施300ppm多效唑;同時,要求在7月底前適時移栽。二是要防好“二病三蟲”。在秧田期和本田早期要防好稻葉蟬,并嚴防矮縮病發(fā)生;本田中、后期要注意防治稻縱卷葉螟、稻飛虱和稻曲病的危害,確保豐產豐收。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