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草菌絕大多數都寄生在昆蟲體內,其生長繁殖的地區性、周期性極為明顯,一般集中分布在高山絕頂以及雪線以上,或在較為寒冷的地區。但在熱帶地區也有蟲草的足跡,多見于春秋兩季。由于蟲草生命力強,對生態環境的適應性強,加之所寄生的昆蟲種類較多,以及寄生昆蟲大部分是以植物的葉、根為實,所以在森林和草木中蟲草發生最多。因其分布廣,故其名稱有所不同。例如冬蟲夏草,四川、甘肅均稱之為蟲草或冬蟲草,云南則稱之為夏草冬蟲,西藏習慣稱為雅雜滾布,我國也有些地區把冬蟲夏草叫做春蟲夏草的。
研究表明,在蟲草中含有豐富的蟲草酸、蟲草素以及各類氨基酸等營養物質,具有擴張氣管、鎮靜、抗各類細菌、降血壓的功效。現在多用于治療肺結核、老人胃寒、虛弱、產婦及老人貧血虛弱、遺精陽萎、盜汗,腰酸癥、神經衰弱、病后久虛、吐血等病癥,冬蟲夏草劑還可治斑禿等。80年代以來,我國已經把蟲草做成“蟲草精”、“蟲草雞精”等藥品,在國內外市場試銷、很受歡迎。近幾年,美國、日本和德國還相繼報道,認為蟲草可以用來提高人體抑制腫瘤的能力,以及加強人體的免疫功能。目前,在世界范圍內,蟲草已經成為人們普遍注目的抗癌物質。在此,幫農網小編就給朋友們講一講蟲草的生物及生態特征。
一、蟲草的形成及生物特征
蟲草屬子囊菌,它的菌體成熟后可形成子囊孢子。孢子散發后隨風傳播,落在適宜的昆蟲體上,特別是幼蟲的蟲體上,便開始生長形成菌絲體,菌絲體一面不斷地生長,一面開始向蟲體體內發展,于是昆蟲就被這種真菌感染。昆蟲如果吃了帶有這類真菌的葉子,真菌也可通過昆蟲的口器進入到蟲體內,以蟲體體內組織和器官作為其生長發育的物質和能量來源,最后便將蟲體內部完全分解,從而致該蟲于死地。真菌的菌絲體經過不斷的發育和分化,最終成熟并伸出蟲殼的外表,而形成一種真菌與蟲體外殼共存的生物體。由于真菌的外生部分很象草,故取名稱為“蟲草”。
冬蟲夏草的子實體是指延伸于昆蟲體外、由菌絲分化而生成的、肉眼可以識別的繁殖器官。一般由三部分組成:即蟲體、子座、子囊殼。子座是簡單的桿狀或絲狀,子囊殼散生或密生于其上部的種類,被認為是原始的種類;子座分為頭部和桿部,在盤狀或球狀的頭部產生子囊殼的,可以認為是比較高級的種類。在后者當中,子囊殼生于組織中的種類可以認為是比子囊殼生于頭部表面的種類更高級。因其種類繁多,子實體的大小優劣不盡相同。在子囊殼中可以形成無數個子囊,在子囊中又生長著8個子囊孢子,這些孢子又由許多細胞(短節)組成,這些細胞一個一個地分化斷裂后,被稱為次生孢子。孢子成熟后,從子囊殼口部飄飛散落,有些則還附著在孔口成白粒狀。
二、蟲草的生態學特征
蟲草的生態較為復雜,但主要取決于寄主昆蟲的生態環境。這種生態環境很大程度上受到溫度、濕度、光照和空氣以及其它很多自然和人為因子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詳盡地考證和調查蟲草的生態環境,對于人工引種訓化和人工栽培蟲草極為重要。在北半球,大多數蟲草多發生在6-8月間。常見于向陽背風的初生林或次生林內,在蟲草發生場所內光照比較充足,空氣和土壤濕潤。蟲草的產量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又隨著山地坡度的增加而相對減少。要陽光充足、排水良好而空氣相對濕度較高的植被中,于立夏到夏至這段時間內,最易采收到蟲草。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