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生活百科 > 茵陳的功效與作用及五種藥用選方
2021
04-05

茵陳的功效與作用及五種藥用選方

茵陳是一種中藥材,有“綿茵陳”和“花茵陳”之分,屬于菊科植物濱蒿或茵陳蒿的地上部分,除去雜質和老莖,曬干。春季幼苗時采收的稱“綿茵陳”,秋季花蕾長成至花初開時采割稱“花茵陳”。茵陳還有牛至、綿茵陳、茵陳蒿、白蒿等別稱,入藥有清利濕熱、利膽退黃等功效。在此,幫農網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茵陳的功效與作用及五種藥用選方。

一、藥用功效

茵陳味苦、辛,性微寒;歸經于脾、胃、肝、膽等,具有清利濕熱、利膽退黃的功效;主治黃疸尿少、濕溫暑濕以及濕瘡瘙癢等病癥。

茵陳的功效與作用

二、臨床作用

1.茵陳具有治療濕熱黃疸的功效,用于陽黃,有促進膽汁分泌和排泄的作用。黃疸初期時,熱重于濕,有發熱、小便不利、大便秘結、腹微脹滿、脈弦數者,則配梔子、大黃以加強清熱瀉火作用,放入茵陳蒿湯。如果濕重于熱,有胸脘滿悶,頭重身困,大便并不秘結,而小便不利的證候較顯著,脈濡緩,則須配五苓散,方如茵陳五苓散。

2.茵陳還能治療寒濕黃疸,用于陰黃,有全身虛寒而夾濕的證候,此時須配溫里祛寒藥如附子、干姜等,以溫化寒濕,方如茵陳四逆散。

3.茵陳作為柴胡的代用品具有解熱作用,中醫經驗認為,柴胡和茵陳兩種藥都能入肝膽,都可以去肝膽實火。但茵陳的藥性較柴胡稍柔和,故凡平素陰虛而新有實熱,須用柴胡清熱,但又不能受柴胡之剛燥者,可用茵陳代柴胡。

三、藥用選方

1.治療所有膽囊感染:茵陳30克,蒲公英12克,忍冬藤12克,川軍10克,水煎服。

2.治陽明病,但頭汗出,身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渴引水漿,瘀熱在里,身發黃者:茵陳蒿300克,梔子十四枚(擘),大黃100克(去皮)。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陳,減六升,內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當利,尿如皂角汁狀。

茵陳的功效與作用

3.治熱病發斑:茵陳100克,川大黃(銼碎微炒)、玄參各50克,梔子仁0.5克,生甘草25克,搗篩為散,每服20克,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服。

4.治病人身如金色,不多語言,四肢無力,好眠臥,口吐粘液:茵陳蒿、白蘚皮各50克。上二味粗搗篩。每服15克,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每日三次。

5.治發黃,脈沉細遲,肢體逆冷,腰以上自汗:茵陳100克,附子一個作八片,干姜(泡)75克。甘草(炙)50克。上為粗末。分作四貼,用水煎服。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

    你的email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