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實用技術 > 養魚業與種植業的有機結合——種草養魚
2021
02-10

養魚業與種植業的有機結合——種草養魚

種草養魚什么草最好?養魚業與種植業有機結合,實現高產高效,已有不少成功的范例。魚是變溫動物,體溫隨水溫的變化而變化,不象恒溫動物那樣需要消耗相當的能量以保持體溫的恒定,而且水的浮力使魚體維持身體的平衡較為省力。因此,種植青飼料,以“草換魚”,比畜牧業以“草換肉”更為經濟。

據有關資料介紹,生產1公斤牛肉,需要耗青飼料50公斤左右,而生產1公斤草魚,只需要青飼料25公斤左右。而且,種植青飼料單位面積生產的蛋白質和能量均比種植谷物為高,如畝產青飼料5000公斤比畝產谷物500公斤,其蛋白質產量高3倍。

種草養魚

種草養魚的關鍵,是如何保證魚類在整個生長過程中有足夠的青飼料供應。一般來說,飼料地與魚池面積之比為3:10,通常以黑麥草、苦莢菜、蘇丹草輪割輪種。在我國南方省區,草魚、團頭魴等草食性魚類在一年之中以4-10月為生長季節,從4月開始,其攝食量與生長速度逐漸上升,7-8月攝食強度和攝食量達到高峰,以后逐漸下降。

根據草食性魚類攝食量變化和生長規律,以及黑麥草、苦莢菜、蘇丹草的生物學特點,合理安排青飼料的茬口,使魚類攝食生長旺季與產草旺季相吻合。冬季用60%的飼料地種綠肥,以蘭花草籽為主,也可以選用蠶豆,于上年9-10月在蘇丹草地里套種,蘭花草籽行散播,每畝用種籽4-5公斤,蠶豆行點播,每畝用種籽9-10公斤,每畝覆蓋磷肥50公斤,追少量氮肥;用15%的飼料地種越冬苦莢菜,一般1-2月播種,播種前施足底肥,池底塘泥作基肥,翻耕整平,進行條播;用25%的飼料地種油菜,收菜籽后菜餅還地。

此外,冬季在池塘堤坡等坡地上分批種黑麥草,于上年10-11月播種于成魚池的池坡上,施足基肥,進行條播,冬季干池后,取部分塘泥存放在黑麥草的行距里,以增加土地肥力。翌年春約4月以后分別收割60%左右的綠肥作物入池肥水,其余翻耕還地作基肥,以地養地。

在收割綠肥作物的飼料地中適當施些基肥,翻耕整平,于4月中下旬播上蘇丹草種籽,約占飼料地的50%種植第一批蘇丹草。當油菜收割后,施肥整地,立即播種蘇丹草,時間約在5月上中旬,利用油菜收割后的飼料地和部分種綠肥的飼料地,種植第二批蘇丹草,約占整個飼料地的35%,在5月底將蘇丹草套種在苦莢菜飼料地內,占飼料地的15%,作為第三批蘇丹草。

根據全年預產草量決定魚種投放的品種和數量,每畝投放魚種的模式為:尾重167克的草魚200尾,40克的鰱魚400尾,70克的鳙魚60尾,120克的鯉魚80尾,20克的鯽魚30尾,50克的編魚50尾,合計820尾,一般在2月底或3月初投放魚種。

種草養魚

按照上述青飼料植物種植時間和魚種投放時間,青飼料生長旺季與魚類生長旺季基本上是同步的。黑麥草3月上旬開始收割,此時植株高約50厘米,收割留茬約3厘米,至5月共收割4-5次,全年可收割6-7次。黑麥草作為草食性魚類當年開口飼料,開始時,魚種剛投放不久,個體小,水溫低,攝食量小,隨水溫升高,魚類攝食量增大,黑麥草隨之也達生長旺季。同時苦莢菜于4月中旬開始收割,5月份以后,黑麥草開始衰退,而苦賣菜在6月處于生長旺季,全年可收割6-8次。蘇丹草5月開始收割,6-9月為收割旺季,全年收割8-10次。

在上述三種青飼料植物的生長過程中,黑麥草盛期與苦莢菜初期銜接,苦莢菜盛期與蘇丹草初期銜接,黑麥草后期與苦莢菜盛期銜接,苦莢菜后期與蘇丹草盛期銜接,以此保證供應魚類在生長的全過程中的青飼料。一般飼料地全年畝產青飼料14500公斤,池坡地畝產黑麥草4500公斤,可以為每畝成魚水面提供“三草”3500公斤以上,按蘇丹草餌料系數為30、苦賣菜為28、黑麥草為22計算,可產草食性魚類130公斤左右。加之“三草”在水體中的綜合作用、綠肥肥水、養殖初期和后期適量投放精飼料,可共產鮮魚約500公斤以上,管理得好,產值利潤率可達50%以上。

  
  

 有 1 條評論

  1. 6933417 說:
    有很多地區的養魚都采用了這種養殖方法,而且取得了不錯的經濟效益,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借鑒。
  2.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

    你的email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