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心又名菜薹,十字花科蕓薹屬,一、二年生草本植物。適合播種在南方溫暖的地區,是我國南方的特產蔬菜之一。一年四季均可播種,現世界各地均有引種栽培。在此,幫農網小編就給大家講一講菜心的種植方法。
土壤深耕曬白,施足基肥。基肥一般每667平方米施腐熟有機肥1000~1500公斤,氯化鉀5~10公斤;或雞糞750公斤,復合肥20公斤。畦寬一般1.6~1.7米,高20~30厘米,呈龜背形。
早熟品種適于4~8月栽培,中熟品種適于9~10月栽培,遲熟品種適于11月至翌年3月栽培。
早中熟品種以直播為主;遲熟品種以移栽為主。早中熟品種不應遲播,否則導致迅速現蕾抽薹,菜心細小,產量低,甚至失敗。遲熟品種不可早播,否則導致抽薹遲,菜薹質量不好。冬季或春季應在寒潮將結束時播種,夏季和秋季應避免在陰雨連綿、暴風和臺風雨的天氣播種。直播畝用種量約150~180克。育苗畝用種量約400~500克。
播種前,噴灑銅胺液(硫酸銅100克加碳銨550克混勻加水200克的比例)與表土混勻后密閉24小時進行土壤消毒。
菜心種子發芽的適宜溫度為24℃至26℃,在此溫度下,4至6天即可全部出苗;種子萌發后若遇到較低的溫度(3℃至15℃)就能通過春化階段,所以,冬春季節播種時應選用晚熟品種,并做好防寒工作,以防早期抽薹。早春播種時,宜選擇向陽、有機質多的高燥地塊作苗床地,并選擇晴暖天氣或寒潮末期播種;夏秋高溫多雨季節播種,應覆蓋遮陽網或稻草,以遮陽降溫,并可避免大雨沖刷,造成苗床板結。
三、水分管理:全生育期保持土壤濕潤。夏季晴天早晚淋水;雨天注意排水,以防畦面積水;越冬前、干旱時,灌水防凍,即灌即排,不漫灌。
菜心以"齊口期"為收獲標準,早熟品種多數只采收主薹,其他品種,一般可以在采收主薹之后繼續采收側薹。采收側薹的,在植株基部2~3葉處割取主苔,利用這兩三個腋芽萌發側薹,留葉過多,側薹雖多但纖細,質量不高。到達采收期,如氣溫低可遲收2~3天,如氣溫高,應及時采收。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