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鬃是什么東西?豬鬃是我國出口的拳頭產品,產量占世界出口量的第一位。目前,國際市場上中長大碼鬃嚴重缺貨,外銷價格看漲,豬鬃生產是一項有前途的手工業。在此,幫農網小編就給大家簡要介紹一下出口豬鬃的手工生產技術。
剔毛:將原料豬毛按毛色分類,剔除其中的膠毛、尾毛、霉毛及雜物。
浸漬:將挑選分類后的原料加水濕潤,發酵一晝夜,使肉皮徹底軟化。
搗松:將發酵后的豬毛從水中取出,用木棒搗松肉皮,使其與粘著的豬毛完全分離松散。
水梳:將已松散的豬毛用水洗后,再用鐵梳將絨毛碎皮屑等徹底梳除,并用清水洗滌數次。
分等:枇子剔梳后,按尺碼長短分級。
揉整:為了理順頭尾,同操搓的方法,倒毛即可擠出,然后頭尾理順。
捆把:按各種尺碼分別以黃麻線扎其根部,捆成堅實的原把子(直徑1.75-2英寸)。
搭配:按規定路分將各級豬鬃適當搭配(如80分的貨本尺碼為80%,另配比本尺碼低的20%),搭配時將豬鬃原把拆開按量搓入,再用梳子梳均勻,然后重新捆把。
把驗:首先,查看有無脫落的皮屑,并將梢尖剪齊;再查看毛束中有無霉毛、白毛、花毛、黃毛及油毛等,如發現即用鉗子摘出;最后再檢查繩束是否捆緊或再翻梳去灰,叫“清灰”。
磨根:將豬鬃根部用木板拍齊,把凸出的毛剪長,或用酒精燈火燎掉,再用光滑石磨平,即為成品。
包裝:包時梢頭攏緊,不得卷梢彎曲。木箱應干燥,內襯一層油紙,再鋪一層白紙,防止潮濕及雨水浸入。裝箱時應排列整齊,不要擠破包裝紙,每層撒以樟腦粉(每箱300-400克)以防蟲患。裝后再檢查一次,釘好箱蓋,再用鐵腰子釘妥即可,每箱重50-60公斤。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