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秧是水稻種植高產的基礎,對依靠分蘗成穗的雜交早稻則更為重要。隨著雜交早稻迅速發展,種子緊缺。幫農網小編認為,發芽率、成秧率和培育壯秧是增產首要關鍵,所以,應切實抓好四大技術環節。
一、種子處理
播種前曬種一、二天,促進種子活力和發芽率。雜交稻種飽滿度不一致,應用水選,將好、差種子分開,分別浸種催芽,將種谷在清水中預浸8~10小時,再用強氯精消毒殺滅病菌,每公斤水配2克強氯精的藥液可浸種1公斤,浸12小時。起水時充分洗凈。
二、浸種催芽
種子吸足水量可使發芽整齊。雜交早稻谷殼薄、穎殼閉合不嚴,吸水較常規種快,浸種時間不能過長,否則種子內養分外滲將使種子發粘、“現糖”,降低發芽率。因此應采用日浸夜露或夜浸日露的間歇浸種方法,對提高種子發芽率具有明顯作用。早雜浸種期間,氣溫低,最好采用40℃溫水浸種。第一次浸種時間不超過12小時,攤露2~3小時后,又換溫水再浸,時間不超過4小時。經過多次的間歇起落,可使發芽率保持在95%左右。當種子露白后,先用35~40℃溫水淋洗一番,趁熱上包,保溫催芽。為催出短、齊、勻的壯芽,應采取“緩催壯芽”措施,將包內溫度嚴格控制在25~30℃左右,適時翻動,使其不超過35℃,避免燒包。
三、稀播勻播
雜交早稻依靠分蘗成穗,多發早期分集可為穗大穗多奠定基礎。據研究,秧田的分蘗90%以上能夠成穗,插秧后15天以內的分蘗60~70%能成穗,而15天以后的分苗80%都不能成穗。因此秧田稀播,對育成粗壯的帶囊秧苗十分重要。每畝秧田播種量以15公斤左右為宜,最多不超過20公斤。幫農網小編提示播種時按畦稱種,均勻落谷,使每株秧苗都具有較好的生長條件。
四、秧田管理
為秧苗健壯生長創造理想的水肥氣熱條件。雜交早稻生物學起點溫度高于常規稻,淀粉酶活性弱于常規稻,早春生長優勢往往受到抑制,一定要采用薄(地)膜拱架保溫育秧。同時,要控制秧田灌水。促進根系發達。在一葉期以前不灌水上秧畦,做到晴天半溝水,雨天排干水,保持畦面濕潤。合理施肥。雜交早稻秧田增施鉀肥十分重要;氮肥施用量要適當控制,盡量少用或不用化學氮肥,多采用腐熟稀薄人畜糞水。秧田氮肥施用過多,秧苗軟弱,對抗寒、抗病、返青均有影響。一般秧田氮磷鉀施肥量以用10:14:16左右的比例為宜。噴施多效唑,加速秧苗發根,促進分蘗,提高光合效能,抑制雜草病蟲發生,并能增強抗寒力防止爛秧,有利早生快發、增多有效穗。方法是在一葉一心期排干秧田水,用15%多效唑2.5兩加水50公斤噴施,噴后過24小時復水。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