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種植和栽培野百合?栽培野百合有哪些技術和環境要求?野百合種植栽培可用種子、球芽或小鱗莖繁殖,目前多用小鱗莖和球芽移栽。
小鱗莖和球芽移栽在4月中下旬氣溫達15℃以上時進行。挖取小鱗莖或將鱗莖上的小鱗片用竹刀按每2片為1組剝下來,每個鱗片組郁要帶一部分莖盤,如果能帶有肉質根更好,然后按大小分級,準備栽種。
播種地塊要土層肥厚,以砂質土為好,每667平方米施腐熟的農家肥4000千克,復合肥30千克,深翻整平,做成1.2米寬的高畦。在畦上按行距30厘米開溝,溝深6-8厘米,株距15厘米,將帶根的小鱗莖或鱗片組定植到溝內,莖和葉片露出土面,然后覆蓋砂土,稍壓實,澆定根水,隨后蓋地膜,保持溫度在20℃左右,經7-10天,緩苗后揭開地膜,除草、松土,促植株生長。土壤干早時適當澆水,并隨澆水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15千克。為了使營養集中在鱗莖上,開花期要摘掉花蕾或打尖。在開花期施肥,每667平方米施氮磷鉀復合肥30千克。
要加強對病蟲害的防治。常見的病害有灰霉病、葉枯病等,可用多菌靈、百菌清等進行防治。蟲害主要有蠐螬、種蠅和蚜蟲等,可以用辛硫磷和樂果、敵百蟲等防治。
野百合在高溫多雨的夏季進人休眠期,地上莖葉枯死,休眠期過后先長出l-2片細長肥厚深綠的基生葉。如果在夏季扣遮陽網或搭塑料棚降溫防暑,就可以不休眠。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