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種植技術 > 菊花繁殖|菊花種植
2021
06-23

菊花繁殖|菊花種植

一、菊花的繁殖方法

1、芽插:在秋冬切取植株外部腳芽桿插,選芽的標準是距植株較遠,芽頭豐滿。芽選好后,剝去下部葉片,按株距3-4厘米、行距4-5厘米,插于溫室或大棚內的花盆或插床粗砂中,保持7-8℃室溫,春暖后栽于室外。

2、嫩枝插:此法應用最廣,多于4-5月扦插,截取嫩技8-10厘米作為插穗,插后善加管理。在18-21℃的溫度下,多數(shù)品種3周左右生根,約4周即可移苗上盆。

菊花繁殖|菊花種植

3、地插:介質可用園土配上1/3的礱糠灰,在高床上搭蘆簾棚遮蔭。全光照的插床,如有自動噴霧設備,不需遮蔭。

4、葉芽插:從枝條上剪取1張帶腋芽的葉片插之,此法僅用于繁殖珍稀品種。

5、分株:一般在清明前后,把植株掘出,依根的自然形態(tài)帶根分開,另植盆中。

6、嫁接:為使菊花生長強健,用以做成"十樣錦"或大立菊,可用黃蒿或青蒿作砧木進行嫁接。秋末采蒿種,冬季在溫室播種,或3月間在溫床育苗,4月下旬苗高3-4厘米時移于盆中或田間,在晴天進行劈接。

7、壓條:僅在繁殖芽變部分時,才用此法。

8、種子:菊花種子在100℃以上緩慢發(fā)芽,適溫25℃,2-4月間稀播,在正常情況下當年多可開花。

9、組培:用組織培養(yǎng)技術繁殖菊花,有用材料少,成苗量大,脫毒、去病及能保持品種優(yōu)良特性等優(yōu)點。

二、菊花種植技術

1、盆土:宜選用肥沃的砂質土壤,先小盆后大盆,經2-3次換盆,7月可定盆,定盆可選用6份腐葉土、3份砂土和1份餅肥渣配制成混合土壤。澆透水后放陰涼處,待植株生長正常后移至向陽處。

2、澆水:春季菊苗幼小,澆水宜少,夏季菊苗長大,天氣炎熱,蒸發(fā)量大,澆水要充足,可在清晨澆一次,傍晚再補澆一次,并要用噴水壺向菊花枝葉及周圍地面噴水,以增加環(huán)境濕度,立秋前要適當控水、控肥,以防止植株竄高瘋長。立秋后開花前,要加大澆水量并開始施肥,肥水逐漸加濃,冬季花枝基本停止生長,植株水分消耗量明顯減少,蒸發(fā)量也小,須嚴格控制澆水。澆水除要根據(jù)季節(jié)決定量和次數(shù)外,還要根據(jù)天氣變化而變化。

3、施肥:在菊花植株定植時,盆中要施足底肥。以后可隔10天施一次氮肥。立秋后自菊花孕蕾到現(xiàn)蕾時,可每周施一次稍濃一些的肥水,含苞待放時,再施一次濃肥水后,即暫停施肥。如果此時能給菊花施一次過磷酸鈣或0.1%磷酸二氫鉀溶液,則花可開得更鮮艷一些。

4、摘心:當菊花植株長至10多厘米高時,即開始摘心。摘心時只留植株基部4-5片葉,上部葉片全部摘除。待長出5-6片新葉時,再將心摘去,使植株保留4-7個主枝,以后長出的枝、芽要及時摘除。摘心能使植株發(fā)生分枝,有效控制植株高度和株型。最后一次摘心時,要對菊花植株進行定型修剪,去掉過多枝、過旺及過弱枝,保留3—5個枝即可。9月現(xiàn)蕾時,要摘去植株下端的花蕾,每個分枝上只留頂端一個花蕾。

菊花繁殖|菊花種植

5、病蟲防治

①斑枯病:又名葉枯病。4月中、下旬始發(fā),為害葉片。收花后,割去地上都植株,集中燒毀,發(fā)病初期,摘除病葉,并交替噴施1:1:100倍液波爾多液和50%托市津l000倍液。

②枯萎病:一般魚6月上旬至7月上旬始發(fā),開花后發(fā)病嚴重,為害全株并爛根。選無病老根留種,輪作,作高畦,開深溝,降低濕度,拔除病株,并在病穴撒石灰粉或用50%多菌靈1000倍液澆灌。

③蟲害:菊花一年四季均有栽植,提供了害蟲和害螨充足的養(yǎng)料與棲所。因此,菊花不管是栽培在網室或露天栽培中都逃不過害蟲或害蹣的為害。菊花上重要的害蟲有蚜蟲類、薊馬類、斜紋夜蛾、甜菜夜蛾、番茄夜蛾和二點葉蹣等。次要的害蟲有切根蟲、擬尺蠖、斑潛蠅、粉虱、毒蛾、粉介殼蟲、細蹣等,種類可說相當多。供內銷的菊花(切花或盆花),只要不影響花的品質,可容許少量害蟲的發(fā)生。

④雜草:菊花栽培大多屬于露地栽培且與水田輪作,一般水、旱輪作田常見之旱田雜草,皆會發(fā)生于菊花田中。雜草的競爭危害與菊花的栽培方式、草相、密度、競爭時期和環(huán)境因素均有關系,雜草對水分、養(yǎng)分、光線等之競爭可直接造成菊花之生長不良、品質下降,不利于田間之管理作業(yè)等。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

    你的email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