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土肥植保 > 土壤知識——為什么要做好土壤修復和土壤改良
2021
01-12

土壤知識——為什么要做好土壤修復和土壤改良

為什么要做好土壤修復和土壤改良?這里,幫農網小編就給農民朋友講一講土壤知識——做好土壤修復和土壤改良。土壤,也就是人們常稱的“土地爺”,是陸地上能生長植物的疏松表層,這個名字是和肥力的概念分不開的。

土壤是由固體、液體、氣體三部分組成的,彼此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土壤的化學組成現已發現的就有四十多種元素。

土壤修復和土壤改良

長期以來,人們對土壤進行了綜合治理,洗鹽治堿排除漬害,開河挖渠,格田成方,增施肥料,深耕細作,合理輪作,種子使用,使土壤發揮出越來越大的作用。但是,也有不少的農民朋友,只知道無休止的向土壤索取,要土壤“拿來”,勒令土壤“高產”,卻不為土壤創造實現這個指標的條件。好象土壤是個魔術師,能毫不費力地變出2000斤、3000斤、甚至四五千斤的高產量來。

可是,他們那里知道,要高產必須使土壤具有爽水性,灌排自如,地下水位在一半以下,耕層有很多“鱔面”;耕作層的厚度至少要有16-17厘米,犁底層要薄而裂縫,沒有青泥層;耕層疏松多孔,干耕易碎,濕耕易散,結構性好;有機質的含量約為2.5-3%,氮為0.15-0.2%;總孔隙度要在55%以上,其中非毛管孔隙要在10%以下……。

目前,有很多地方并沒有使土壤具備這些條件,只是一味地趕著土壤上“架”擔“重擔”。

尤其使土壤不安的是,土壤在南方的家族里,隨著三熟制面積的擴大,土壤肥力日漸下降,有機質一年比一年少,氮的含量也每況愈下。特別是一個勁的追施化肥,不施綠肥,基肥,使土壤的體質變壞,甚至是“面黃見瘦”。

種莊稼,就得讓莊稼吃飽喝足。可現在的情況是,一供應不上就要“挖庫存”,“吃老本”。一季幾季,一年幾年,使土壤入不敷出,漸漸“消瘦乏力”“松”面孔變成了“板”面孔。土壤是多么都希望每年在耕地前或在種上莊稼的時候,上一些含腐植質的農家肥;兩一面年種上一茬綠肥或油菜啊!

土壤修復和土壤改良

那綠油油的莖葉、黃燦燦的花朵,把土壤打扮得分外妖嬈。土壤一面躺在綠蔭中休息,一面吸吮著豆科綠肥作物從空氣中吸來的氮素。當綠肥作物耕翻后,土壤的體內一下子就能補充好多有機質。

在此,幫農網小編要向農民朋友們呼吁:要給土壤想辦法增加有機質,施肥時要氮、磷、鉀合理配合、灌溉要得法、耕作要精細,使土壤能伸伸腰,透透氣,不要一年四季泡在水里,使土壤窒息。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

    你的email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