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番茄需要掌握一定的種植技術,才能種出產量高,質量好,口感好的番茄。以下幾點是關于番茄種植的基本技術常識,如果你還沒有掌握的話,要抓緊時間學習了。
番茄種子在播種前,需要對種子進行催芽,可以提高出芽率。常用到的催芽方法就是變溫催芽。番茄種子變溫催芽的具體方法是:將浸種處理后的種子,白天放在25℃-28℃的溫度條件下12-18小時,夜間放在18℃-20℃的溫度條件下6-12小時,反復進行,直至種子出芽。注意催芽期間每天用清水投洗種子1-2次。
番茄分苗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將幼苗起出后移植到苗床里的營養土方上;另一種是把幼苗移植到裝有營養土的紙袋、塑料桶或營養缽里。分苗后適當澆水。分苗株行距或營養袋直徑一般為8-10厘米。如果幼苗長勢強,因坨小而擁擠遮光時,應進行倒坨,坨與坨之間應用細土填好。
對番茄下部壓蔓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防止秧苗徒長,一般在番茄植株長到40厘米左右時進行。壓蔓可以將植株下部20~30厘米的莖蔓直接壓倒,并用土固定。這樣做不但抑制植株頂端的生長優勢,又可以促進番生根壯苗。
中部壓蔓主要是為了調節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平衡,一般在3-4穗花時進行。這時壓蔓可將上部20厘米的莖蔓彎曲或者壓倒。這樣做不但具有矮化番茄植株、調節生長的作用,還可將番茄植株調整統一高度,方便農事操作和管理。
番茄種植需要按不同生育期特點進行進行澆水,一般情況下,番茄應邊定植邊澆水,澆完定植水后3天需要再澆一次緩苗水,番茄掛住第一穗果坐住時再澆一次水。番茄結果前期植株較小,一般建議每7-10天澆一次小水。以后隨著植株的生長發育,掛果數增多,應縮短澆水間隔天數和增加澆水量。番茄采收期應保持土壤濕潤,以提高單果重量。
當番茄心葉皺縮不展,葉色濃綠、晴天葉片有輕度下垂的現象時,要及時澆水。當番茄心葉過度展開、葉大而薄、葉面吐水過多,應控水防止番茄植株徒長。
種植戶澆水需要注意,大棚內一天的澆水時間應在晴天上午,澆水后要通風、排濕,不能在下午、傍晚或陰雨天澆水,否則易造成棚內濕度過大,引發霜霉病等病害。
另外,在番茄采收期澆水番茄在果實采收期應進行澆水,能提高果實的商品價值。
黃瓜和番茄是不能在一個棚內種植的,因為作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會分泌出一定的分泌物并散發出氣味,而黃瓜和番茄的分泌物和及其氣味會互相抑制對方生長發育,如果同棚鄰作栽培,其生長勢都將受到抑制。
而且黃瓜和番茄都有可能遭受蚜蟲的危害,一旦一方發生蚜蟲,就會很快地蔓延到另一方,很難有效地控制,使二者同時受害,從而擴大危害損失。另外,黃瓜和番茄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所需的溫度和濕度不同,因此在管理上很難做到二者兼顧,往往會顧此失彼,使經濟效益受到影響。
番茄需要進行整枝打岔,才能提高產量和品質。最適宜的時期是在幼果形成以后,把底岔打掉,把養分直接供應到植株和幼果上。
打岔過早還會導致番茄根系發育不良,不利于生根壯苗,還會導致秧苗吸收的養分和水分無法分流,導致秧苗長勢太高莖干不放粗,底細頂大,不利于番茄豐產。
打岔過晚也不行,多余枝杈營養消耗太大,對植株長勢和花器的發育,幼果的成長,都有阻礙。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