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常見的生理性病害有赤枯,叢生,坐蔸,發黃等幾種,這里,幫農網小編就給早稻種植戶講一講水稻病蟲害防治過程中早稻常見生理性病害識別及防治。
一、赤枯:主要由缺鉀引起移栽后難發根回青,葉片發黃呈褐色斑點,老葉尖端,葉緣開始發生紅褐色小斑點,后慢慢變赤褐色枯死;中脈呈紫色,每長出一片新葉,就增加一片老葉的病變。此病主要發生在山坑田,爛泥田,鐵銹水田。若不及時防治,則穗小粒少,谷粒不飽滿,豆豉谷多,嚴重時不結實。
防治方法:立即排干水,畝施草木灰120公斤,石灰粉60公斤或草木灰150公斤混雞糞100公斤撒施。施后立即中耕耘田。以后實行間歇灌溉,不留水層,為禾苗正常生長創造一個良好環境。
二、叢生:主要由缺鋅引起插秧后能正常回青,前期生長良好,后期慢慢停止生長,分蘗盛期至幼穗分化期,發病嚴重。發病從頂端新葉開始,葉片失綠白化,以至停止生長,葉片同時出現赤褐色斑點。此病多發生在堿性石灰質稻田和紅砂石底稻田。
防治方法:畝用硫酸鋅200克,兌水70公斤噴施1-2次,每隔7天一次。
三、坐蔸:主要由于缺磷引起秧苗移栽后發紅不回青,很少分蘗或不分蘗,或回青后又慢慢出現僵苗現象;植株矮小,葉片變窄軟弱,呈半卷曲狀態;根系不發達,且黑根多,白根少。
防治方法:排淺田水后,畝用過磷酸鈣30公斤混合碳酸氫鈉(銨)25-30斤隨拌隨施,施后隨即中耕耘田,露田,長出新根后,回淺水,畝施尿素3-4公斤,此后,實行干濕排灌。
四、發黃:禾苗發黃是最常見的缺氮生理性病害。多數發生在邊遠田,黃泥板結田,或耕層淺瘦,基肥不足的稻田。病癥是:全株葉色褪淡,生長受抑制,分蘗少;新葉呈淡黃色,常被誤診為黃矮病,其根系較缺磷病的根系發達黑根不多,黃根多。確診后要及時追施速效氮肥,并配施磷鉀肥。若山坡上有黃泥水沖干,田面覆蓋了一層黃泥油,造成通透性不良引起禾苗發黃,必須將泥油搬掉,并深中耕,改善通透條件。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
你的email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