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種植技術 > 種植經驗:秋蕎麥高產的技術要點
2019
10-22

種植經驗:秋蕎麥高產的技術要點

秋蕎麥生育期一般只有70?80天,不影響后季作物的播種。蕎麥的種植擇地不嚴,稻田,坡地,河灘和新墾地均可種植。但要奪取蕎麥高產,仍須精耕細作,加強種植栽培管理。這里,幫農網小編就給大家講一講應重點抓好的幾個技術要點:

種植經驗:秋蕎麥高產的技術要點

一、適時播種

農諺說,蕎麥“早播三天不結籽,遲播三天霜打死”。多年的種植栽培實踐證明“立秋早,白露遲,處暑播種正當時”。蕎麥子葉較大,根系纖細,應在整碎土垡,耙平廂面后,播種經過溫水浸泡過的健康種子,并淺蓋土3厘米左右。這樣,既能提高發芽率,促進早出苗,又可保證一播全苗,生長整齊。

二、增施肥料

蕎麥雖耐瘠薄,但適當增施磷,鉀肥能顯著提高產量。根據秋蕎生育期短的特點,施肥上應以底肥為主,一般畝施豬牛欄糞750?1000公斤,磷肥15?20公斤,灰肥(富含鉀素)30公斤左右。

種植經驗:秋蕎麥高產的技術要點

三、加強田管

一是要防旱除漬:蕎麥怕漬,利用稻田種蕎麥的應開好溝系,瀝出漬水,防止漬澇死苗。播種后如遇干旱,要進行濕潤灌溉,保證全苗;沒有灌溉條件的地方,應在出苗前早晚潑施稀糞水,增墑增肥,以利齊苗壯苗。

二是要中耕除草:蕎麥幼苗期生長緩慢,容易產生草荒苗,所以苗高6?8厘米時就要中耕薅草,并結合剔除細弱苗。開花前進行第二次中耕,用土淺培蔸,以促進不定根群的發育。

三是要補肥防衰:蕎麥開花至結實期,每畝用半公斤尿素,200克磷酸二氫鉀,兌水60公斤噴施1?2次,防止后期脫肥早衰。

種植經驗:秋蕎麥高產的技術要點

四、輔助授粉

蕎麥是多花作物,單株能開放成百上千朵小花,但其雄蕊短縮,對授粉不利。在自然條件下,雌蕊得到花粉的機會甚少,結實率不超過20%。因此,應在開花期間進行2?3次人工輔助授粉。具體作法是:面積較大的田,可用一根尼龍繩,兩人各持一端,讓繩索在植株頂部輕輕拖過,借以振動花枝,輔助傳粉;小面積的可用一根竹竿逐行振動植株,促使花粉飄散,進行授粉。

種植經驗:秋蕎麥高產的技術要點

五、霜前收獲

“蕎麥見霜,粒粒落光”。降霜之前蕎麥必須從大田收回。蕎麥從開花到成熟約30?40天,因一株上開花先后不一,成熟有早有遲,加上花柄細,最易折柄掉粒。所以,要求全株有70%的籽粒開始由淡黃色轉變為黑褐色時,就抓緊收獲。收獲宜選在早晨,稍干后扎捆或扎把,豎放在室內,使蕎麥充分后熟。

  
  

 有 1 條評論

  1. sgykml 說:
    有這樣的種植技術和經驗做支持,種植蕎麥的朋友們何愁不高產呢,好技術值得推廣。
  2.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

    你的email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