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黃姜的生長特性
黃姜是多年生纏繞草本植物,根莖呈圓柱形,單葉互生,盾形,花單性異株,常野生于海拔300-700米的灌木林邊。整個發(fā)育周期可分為苗期、營養(yǎng)生長期、現(xiàn)蕾開花期、結(jié)果期、根莖生長期和枯姜倒苗期。當?shù)貧鉁爻^12°C時地上莖開始萌發(fā)出土,15-25℃生長最快。
二、栽培技術(shù)
(一)選地:
黃姜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土質(zhì)疏松、排水良好的黑砂土為佳。土地耕作后每畝施腐熟的豬牛類60擔,復合肥100公斤,或磷肥100公斤,草木灰200公斤作基肥,并開成小畦,寬以兩邊能扯到草為限。
(二)尋找種源:
黃姜野生分布帶較廣,海拔200-900的山地都有分布,主要分布在稀疏的灌叢、次生林邊緣和河谷旁。繁殖材料可直接挖取野生的根莖和摘下地上莖的果實即可。
(三)種植方法:
1、種子繁殖:每年9月份后,當黃姜果實呈棕褐色時將其摘下,經(jīng)晾曬開裂,剝出種子即可下種。如要春種,應將種子放在通風陰涼處帶殼保存。播種時采用條播,開淺溝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nèi),覆土1.6厘米,上面再蓋一層腐熟豬牛類草,一般一個月內(nèi)即可出苗,一年后移裁。播種時要注意五點:一是土壤干燥時應事先澆水,保持濕潤;二是土要整細并施足基肥;三是春播時種子要放在20℃的溫水中浸4小時,以利種子萌發(fā);四是蓋土千萬不能太厚,否則種子難以萌發(fā);五是種子的萌發(fā)溫度為20℃上下,下種時如遇低溫,最好加蓋塑料地膜,以利種子萌發(fā)。此方法對根莖栽種也適用。
2、根莖繁殖:每年春秋時選擇1-2年生幼嫩的根莖作種,切成7-16厘米長的小段,切面可蘸點草木灰,每段保留1-3個芽眼,栽種密度按行株距26×13厘米為宜,裁種深度為5-7厘米,不宜過深,以免影響產(chǎn)量。
三、田間管理
苗期應見草就拔。由于黃姜有攀援它物生長的特性,因此在苗出來后必須搭枝架,用小竹枝和小柴棍均可。如遇干早則應適當培土和澆水,也可以在黃姜畦邊裁點玉米、高梁之類,既可遮陰,又可收獲一定的糧食作物。
四、收獲加工
黃姜屬多年生植物,一般在生長2年的秋后采挖產(chǎn)量較高。采挖時將黃姜根莖上的泥沙、須根除去(注意不能用水洗,以免皂素流失),然后切成薄片曬干,即可出售。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