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的營養價值豐富、種植前景和發展非常樂觀,檳榔種植戶將全力打造優秀的綠色健康食品,依靠科學的檳榔種植技術,為消費人群提供安全、新鮮、優質的水果。今天,幫農網小編就給朋友們講一講檳榔種子催芽及檳榔種植管理。
一、檳榔種子催芽
果實采收回來后,應置太陽下曝曬1~2天,讓種子蒸發部分水分,果皮干縮。并可吸收一定熱量,有利種子熟化、分化,即可進行催芽處理,方法有下列兩種:
①堆積催芽法:把檳榔果實攤放在靠近水源、并能起蔭蔽作用的大樹底下,地上鋪一層2厘米左右的河沙,堆成高20厘米以內的種子,長度不限,但要便于淋水,并蓋上稻草,不宜蓋茅草(因茅草受潮后易誘發白蟻),厚度以不見果實為宜,每天淋水一次。約7~10天,外果皮開始發酵腐爛,即可取出用水洗凈,重曬1~2天,曬時要注意翻動,使溫度均勻,然后繼續堆放,重新蓋稻草、淋水,約經20天,就要剝開果蒂檢查,具有白色小芽點的果實,應及時取出播種育苗。若所長出芽點(胚根)過長時,播種時易碰斷,影響出苗率。所以應發芽多少、播種多少。這種方法從堆放到播種完畢,約需25天左右。產區藥農習慣用此法。
②籮筐催芽法:如果種子不多時,可將果實裝在籮筐內,用稻草封蓋籮筐El,置于屋內保溫、淋水,待果皮發酵腐爛后,將籮筐連同果實一起放在河溝內洗擦干凈,然后依照上法放于屋內,當露出白色芽點時,即可播種。
二、檳榔種植管理
在開墾植地時,留適當的樹木作蔭蔽樹,使蔭蔽度達到40~50%,或在檳榔行間種植飛機草、山毛豆等植物。也可間種一些木薯、花生等經濟作物或山梔子、非州蘿芙木等藥材。在河旁、房前屋后種植的,可與稀疏的香蕉或椰樹套作。在開花結果期,應砍去高大的蔭蔽樹,或收獲間(套)種的經濟作物。但應保留樹干周圍的矮小植物作為復蓋物,形成一個樹冠上部有充足陽光,下部有蔭蔽覆蓋的生長環境。
幼齡期要勤除草,每年2~4次,于春秋兩季進行,除凈周圍的雜草,并曬干蓋于莖干基部。除草時結合培土,把露出土面的根埋入土中。施肥:幼樹每年施肥3~4次。第1年每畝施有機肥250~500公斤,第2、3年每畝施500~1000公斤,加尿素5公斤、磷肥10公斤,在植株周圍開穴或半月形淺溝施入后覆土。成齡結果樹每年施肥2次,第1次于2~3月花苞開放前,每株施人糞尿5~10公斤,或硫酸銨100 克,以促進早開花;第2次于9~10,每株施綠肥或廄肥15公斤,并加入過磷酸鈣100克,或火燒土5公斤,以促進幼果生長。灌溉排水:少雨季節,應及時澆水或灌溉;多雨季節要注意排水,以防積水。防畜害、防凍:應防止豬、牛等牲畜踐踏植物根部,影響正常生長。秋冬時應注意防寒害。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
你的email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