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蘇別名赤蘇、紅紫蘇、白蘇等。人們經常提到的紫蘇葉、紫蘇子、紫蘇油、紫蘇梗、紫蘇籽油等,都是紫蘇的一部分。
1.紫蘇形態特征
紫蘇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30~100厘米。根系較發達。莖稈直立,四棱形,密生絨毛,莖呈紫色或紅紫色。葉柄較長,單葉互生,葉片卵圓形,頂端銳尖,葉面稍皺,呈綠色或紫色,兩面有絨毛。葉背面有細油點,能散發出特殊香氣。花期8~9月份。總狀花序,著生于枝莖頂部或葉腋處,小花紫色或淡紅色,管狀花冠。果期9~10月份。果實為小堅果,灰褐色,卵形,每個果實里有1粒種子。
2.紫蘇營養成分
紫蘇含有揮發油,具有特異香味,并有防腐作用。每100克鮮嫩紫蘇莖葉,含蛋白質3.8克,脂肪1.3克,碳水化合物6.4克,粗纖維1.5克,磷44毫克,鐵23毫克,胡蘿卜素9.1毫克,還含有維生素C和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
3.紫蘇環境分布
紫蘇喜溫暖濕潤的環境和較厚的土壤,其適應性強,對光照要求不嚴,在高溫寡照的條件下易徒長,在干旱強光照環境中易老化。紫蘇幾乎全國都有分布。野紫蘇多生長在荒野、草地、山坡下及路邊、溝旁等處。
4.紫蘇人工栽培
紫蘇栽培采用播種育苗。當地溫穩定在10℃以上時就可播種。選擇土層深厚平坦的地塊,每667平方米施農家肥2000千克,翻耕整平,做成1米寬的高畦,將種子撒播在畦面上。播后覆土1厘米厚,稍壓實表土,再澆水,扣小拱棚。幼苗出土時適當通風,隨著氣溫的升高可撤去小拱棚,進行中耕松土。小苗長出2片葉子時進行間苗,苗距保持5厘米。小苗長出4片葉子時定苗,株距以20厘米為宜,拔下的小苗可作種苗栽植。定苗后及時澆小水,水量以洇濕畦面為度。緩苗后進行中耕除草。株高達10厘米時,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0千克。如遇干旱及時澆小水。生長期再施1次肥,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5千克,以促進莖葉生長。
5.紫蘇采收利用
紫蘇的幼苗和嫩莖葉可供食用。在春季采收幼苗,開花結果前采收嫩莖葉或嫩芽。采收的紫蘇用清水洗凈,放入開水中燙煮5分鐘,移至涼水中浸泡片刻,撈出,即可烹調食用,可涼拌、做湯、蘸醬食。也可煮紫蘇米粥或加工腌漬。
紫蘇還可以提取香精油,作食品加工的佐料。
紫蘇的果實、葉子、宿萼、莖均可入藥,其中藥的名稱為紫蘇子、紫蘇葉、紫蘇苞、紫蘇梗。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