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種植技術 > 檳榔種植栽培技術及田間管理方法
2019
10-07

檳榔種植栽培技術及田間管理方法

檳榔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檳榔的危害有哪些?檳榔是單子葉植物綱、初生目、棕櫚科、檳榔屬常綠喬木,莖直立,喬木狀,高10多米,最高可達30米,有明顯的環狀葉痕,雌雄同株,花序多分枝,子房長圓形,果實長圓形或卵球形,種子卵形,花果期3-4月。檳榔原產于馬來西亞,中國主要分布在云南、海南及臺灣等熱帶地區。亞洲熱帶地區廣泛栽培。

檳榔種植栽培技術及田間管理方法

據藥監部門透露,我國有225個藥品含有檳榔。統醫學認為,檳榔具有“殺蟲,破積,降氣行滯,行水化濕”的功效,曾被用來治療絳蟲、鉤蟲、蛔蟲、繞蟲、姜片蟲等寄生蟲感染。由檳榔與烏藥、人參、沉香組成的四磨湯主治“七情氣逆,上氣喘急,妨悶不食”,民間有在嬰兒出生一周后服用四磨湯的傳統,據說有利于孩子腸胃,以后不鬧肚子。

檳榔是重要的中藥材,在南方一些少數民族還有將果實作為一種咀嚼嗜好品,但其為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致癌物清單1類致癌物。醫學界認為經常嚼食檳榔會造成口腔潰瘍、牙齦退變、黏膜下纖維化,進而導致口腔癌變,醫學研究發現咀嚼檳榔令口腔癌的風險上升8.4-9.9倍,檳榔果中的檳榔素和檳榔堿具有潛在的致癌性,檳榔的花、藤都含有致癌物質,檳榔中的多種活性成分和代謝產物有細胞毒性、遺傳毒性甚至直接致癌性,這些物質包括檳榔生物堿、檳榔鞣質、檳榔特異性亞硝胺和活性氧等。美國和日本曾用檳榔提取物進行實驗,發現會導致鼠類癌變。在此,幫農網小編就給大家講一講檳榔種植栽培技術及田間管理方法。

種植栽培檳榔的苗圃地宜選擇靠近水源,有一定樹木遮蔭,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或壤土,經深耕細耙后起畦。種植地宜選擇海撥300米以下的丘陵南坡、山谷或河岸兩旁背風的地方。如坡度較大,應按水平帶狀整地,帶寬3米,帶面向內傾斜,帶內側挖一條蓄水溝,溝寬30厘米,深25~30厘米。整地后按株行距2×3米挖穴,穴為60×60×50厘米,待植。

檳榔種植栽培技術及田間管理方法

1、種子處理

生產上多用催芽:把果實攤在靠近水源并能起蔭蔽作用的樹底下,地底下鋪一層河沙,堆成高20厘米以下,長度不限,但便于淋水,并蓋上稻草,不宜蓋茅草,厚度以不見果實為度,每天淋水1次。7-10天果實表面開始發酵腐爛,即可取出果實用水洗凈,重曬1-2天,曬時要注意翻動,以提高發芽溫度,然后繼續堆放,重新蓋稻草、淋水,20-30天后,揀出具有白色小芽點的果實,進行育苗。如種子量不多可用籮筐催法,將果實裝在籮筐內,用稻草封蓋籮筐口,置于屋內保溫、淋水,待果皮發酵腐爛時,將籮筐連同果實一起放在河溝內洗擦干凈,然后依上法放于屋內,當有白色芽點時即可育苗。按株行距30厘米×30厘米開小穴,施基肥,每穴放1個經過催芽后露白的種子,覆土2-3厘米,壓實后蓋草,淋水至濕為度。

2、種子育苗

選種:選擇生長15~30年,莖干上下粗細一致,節間均勻,開花早,花序長而稍下垂,每年有3個以上花序結果的,無病植株作留種母樹。于5~6月采摘果實,挑選呈卵形或橢圓形,外果皮金黃色,光滑無斑紋狀裂痕,大小均勻、飽滿,核堅硬、果仁重,每公斤鮮果約18~22個以下的無病蟲果實作種。

催芽:果實采摘后,應置陽光下曬1~2天,吸收熱量,以利于種子發芽。隨后進行催芽處理,其方法:

①堆積催芽法:在靠近水源并有蔭蔽的樹底下或通風的室內,地面鋪一層沙,把果實堆成20厘米高的小堆,蓋上稻草,厚度以不見果實為度,每天淋水1次,保持濕潤,在溫度35℃左右,經7~10天,外果皮開始發酵腐爛,及時打開稻草,取出果實,用水洗凈,放陽光下曬1~2天,曬時要注意經常翻動,以提高發芽溫度,保證發芽整齊。然后再重新堆放、蓋草,淋水,同時要注意防止害蟲為害。18~28天后,每天要定時剝開果蒂檢查,如有白色芽點出現,即可取出進行育苗。

檳榔種植栽培技術及田間管理方法

②籮筐催芽法:如種量不多,可將果實裝在籮筐內,用稻草封籮筐口,置屋內保溫,淋水。待果皮發酵腐爛時,將籮筐連同果實一起放在流水中將果皮洗擦干凈,然后重新裝筐放于屋內,當有白色芽點出現時取出播種育苗。此外,還有苗床催芽法,因占地面積大,出苗不整齊,產地較少采用。

育苗:苗圃地按株行距30×30厘米開穴,施入基肥。每穴放入1粒催過芽的種子,覆土3~5厘米,經壓實后,蓋上稻草或雜草,淋水。約1個月左右,小苗陸續出土,定期進行苗期管理,經1~2年的培育,苗高達60厘米左右時可起苗移栽。

目前,主產區多采用營養袋育苗。用農用薄膜做成,直徑25厘米,高30厘米左右的袋,內裝泥土、腐熱的牛糞各1份混勻的營養土。再放入經催芽的種子,每袋1粒,蓋土1厘米,上面再蓋塘泥或河砂少許,以免板結,再用雜草覆蓋,淋水至濕。袋底穿2~4個小孔。此法移植成活率高。

3、移栽方法 

于春季3~4月,秋季8~10月栽植,選雨后或陰天進行。起苗時要注意保護根系,苗要帶土,并剪去部分老葉,栽植不宜太深,覆土壓實后淋定根水,并用雜草覆蓋穴面,或在四周插上小樹技遮蔭,以減少水份蒸發,提高成活率。若用營養袋育苗,栽植時去掉薄膜袋。一般每畝植100株。

4、苗圃管理

育苗時要用稻草或雜草覆蓋;若無自然蔭蔽條件,還須搭設蔭棚遮蔭。旱天要注意淋水,保持苗床濕潤,但水分不能過多,否則易導致種子霉爛。當幼苗第1片真葉展開時,即可開始施肥,以稀薄人糞尿為主,以后每隔20~25天施1次,濃度逐次加大。若施用化肥,應在土壤潮濕時在植株側邊施入,小苗每株2克,苗長出4-5片葉時,可在幼苗四周撒施硫酸銨,每株約4克。切忌撒到葉面上,以免灼傷幼苗。同時,要及時除草,并將雜草曬干后蓋在小苗莖基周圍。

檳榔種植栽培技術及田間管理方法

5、大田管理

調整蔭蔽度:在開墾植地時,留適當的樹木作蔭蔽樹,使蔭蔽度達到40~50%,或在檳榔行間種植飛機草、山毛豆等植物。也可間種一些木薯、花生等經濟作物或山梔子、非州蘿芙木等藥材。在河旁、房前屋后種植的,可與稀疏的香蕉或椰樹套作。在開花結果期,應砍去高大的蔭蔽樹,或收獲間(套)種的經濟作物。但應保留樹干周圍的矮小植物作為復蓋物,形成一個樹冠上部有充足陽光,下部有蔭蔽覆蓋的生長環境。

6、除草培土

幼齡期要勤除草,每年2~4次,于春秋兩季進行,除凈周圍的雜草,并曬干蓋于莖干基部。除草時結合培土,把露出土面的根埋入土中。

7、施肥技術

幼樹每年施肥3~4次。第1年每畝施有機肥250~500公斤,第2、3年每畝施500~1000公斤,加尿素5公斤、磷肥10公斤,在植株周圍開穴或半月形淺溝施入后覆土。成齡結果樹每年施肥2次,第1次于2~3月花苞開放前,每株施人糞尿5~10公斤,或硫酸銨100 克,以促進早開花;第2次于9~10,每株施綠肥或廄肥15公斤,并加入過磷酸鈣100克,或火燒土5公斤,以促進幼果生長。

另外,在少雨季節,應及時澆水或灌溉;多雨季節要注意排水,以防積水。同時也要做好防止畜害和防凍措施,防止豬、牛等牲畜踐踏植物根部,影響正常生長。在秋冬時節應做好防寒。

  
  

 有 2 條評論

  1. 紅絲帶1156 說:
    旱天要注意淋水,保持苗床濕潤,但水分不能過多,否則易導致種子霉爛。
  2. yankanbu 說:
    檳榔屬于熱帶植物果實,國內能種植栽培的地區不多,有報道,嚼檳榔能誘發口腔癌,也不知道真假,這消息肯定對檳榔種植栽培和產品生產有一定影響。
  3.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

    你的email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