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殖技術 > 蝸牛養殖:蝸牛的繁殖特點
2019
03-24

蝸牛養殖:蝸牛的繁殖特點

蝸牛雖然為雌雄同體的動物,但它既能自行受精,又能異體交配受精。根據每個地區自然條件的不同,蝸牛的繁殖時期一般在5~9月間進行。在較熱的地區,散大蝸牛和光亮大蝸牛需經8個月左右才能性成熟,有時要等到下一年,即12個月到14個月以后才能繁殖。

蝸牛養殖:蝸牛的繁殖特點

蝸牛一般在夜晚、黃昏或陰雨天氣進行繁殖活動。從交配、受精到受精卵的排出一般需要15~20天的時間。蓋罩大蝸牛在交配后15~28天即會產卵;散大蝸牛和光亮大蝸牛在交配后5~8天內即可產卵。

蝸牛在產卵時,往往要挖5~8厘米深的洞穴,把卵產在洞穴內。卵似豌豆大小,外面包裹著一層白白發亮的膜,即卵的保護膜。揀出卵時,不要任意損傷和弄掉此膜,也不要用水洗去,否則卵不易孵出幼螺來。

蓋罩大蝸牛初次產卵量為40~70粒。散大蝸牛和光亮大蝸牛每次產卵50~80粒,有時可多達100粒以上。產卵以后生殖孔即會關閉,但如果飼養條件得當,食物豐富,尤其是溫度、濕度適宜的話,蝸牛一年會產卵2~3次。如采用恒溫恒濕人工養殖,其繁殖系數可增長1倍。

蝸牛養殖:蝸牛的繁殖特點

蝸牛卵孵化期的時間長短,是依據飼養環境周圍的溫度和濕度而定。在空氣溫度為25℃、相對濕度為80%左右時,蓋罩大蝸牛的孵化期為20~30天;散大蝸牛和光亮大蝸牛為12~25天。

當卵子外層的薄膜發生感應變化時,表明孵化期已完成。小蝸牛一孵出就會爬動和取食。它們身體外有一個很薄而透明的殼保護著,隨著發育長大,殼也逐漸長大,并鈣化變得不透明而堅硬。

因此,在飼養蝸牛時,尤其在幼螺階段應特別注意在食物中補充鈣質,以加速蝸牛的生長。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

    你的email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