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柚是一種重要的經濟作物,在很多東南眾多地區均有種植。在種植期間,蜜柚病蟲害嚴重危害了其生長,給農戶們造成了極大的損失。因此,農戶們必須做好蜜柚病蟲害的防控措施。本文為大家詳細介紹了蜜柚病蟲害分類、發生規律及防治適期等相關知識,供大家參考。
一、蜜柚主要病蟲的分類
(1)主要有柑橘潛葉蛾,屬于鱗翅目,橘潛蛾科;
(2)鳳蝶,屬于鱗翅目,鳳蝶科、玉帶鳳蝶;
(3)介殼蟲,屬于同翅目介殼蟲總科,盾介科、棉蚧科、蠟介科等;
(4)天牛,屬于鞘翅目,天牛科、褐天牛、星天牛;
(5)橘小實蠅,屬于雙翅目、實蠅科;花蕾蛆,屬于雙翅目癭蚊科;
(6)紅、銹、黃蜘蛛,屬于蛛形綱、蜱螨目等。
二、病原菌分類
危害植物的病原菌可分為:病毒、類細菌體、細菌、真菌、線蟲等,屬病原微生物界。
1、植物病毒目 黃化病毒科,花葉病毒科,壞死病毒科等,花葉病毒屬,矮化病毒屬等。
2、類細菌體 如柑橘黃龍病:通過媒介昆蟲柑橘木虱等傳播,存在于植株韌皮部薄壁組織中,由篩管傳遍全株。
3、病原細菌 有裂殖菌綱,以鞭毛多少分出假單孢菌目,假單孢菌科,極毛桿菌屬和黃極毛桿菌屬真菌屬目,根瘤菌科,野桿菌屬,腸桿菌科,歐氏桿菌屬,棒狀桿菌科棒桿菌屬等。黃極毛桿菌屬引致柑橘潰瘍病。
4、病原真菌 可分古生菌綱、藻狀菌綱、子囊菌綱、擔子菌綱和半知菌類五大類。
(1)古生菌綱的營養體非絲狀;主要由休眠孢子囊的休眠孢子萌發后釋放出單鞭毛的游動孢子,引致柚樹根瘤腫、粉痂、癭瘤病。
(2)藻狀菌綱的營養體絲狀,無橫隔膜,其中卵菌亞綱(有性繁殖產生卵孢子)霜霉目、腐霉科、疫霉屬的病菌引致柑橘褐腐疫霉病和裙腐病。
(3)子囊菌綱(有性繁殖產生子囊孢子)。蜜柚的樹脂病、瘡痂病、黑星病、黃斑病的有性世代屬子囊菌(越冬)。次年春產生孢子借風雨傳播侵害幼果和嫩葉。
(4)擔子菌綱(有性繁殖產生擔孢子)。其中傘菌目,皮蕈科、隔擔子菌屬引致煙色膏藥病。
(5)半知菌類(無性世代產生分生孢子)。其中盤孢目、毛盤孢科、瘡痂菌屬引致柑橘瘡痂病、毛盤孢屬引致柑橘炭疽病、擬球果菌目、球殼孢科、莖點屬引致柑橘黑星病。
5、柑橘根線蟲病 屬于線蟲綱,側尾腺口亞綱、墊刃目、半穿刺科、半穿刺線蟲屬。
三、病害的發生、流行條件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發生和流行,都要求有三個條件:一是存在病原,二是存在感病寄主植物,三是存在適宜于病害發生的環境條件。但病害流行則要同時具備:有大量的病原接種體存在;有大量和集中種植的作物感病品種,并且是最易感染的生長階段;在一定時期內有最適宜于病害發生的環境條件(溫、濕度),包括傳染媒介在內。
四、蜜柚主要病蟲害發生規律及防治適期
1、主要病害(侵染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
柑橘潰瘍病:發生在幼苗期或幼樹期,防治適期為嫩梢抽發期。
柑橘瘡痂病:發生期主要在幼苗期或幼齡樹的春、夏梢、晚秋梢抽發期侵染嫩梢葉片,防治適期應在嫩梢期和幼果初期(4月初)。
柑橘炭疽病:嫩梢期幼果期侵染,防治適期為冬防清園,4月上、中旬的幼果期。
柑橘黃斑病:主要危害葉片和果實,幼果期4月中旬至5月中旬是用藥防治適期。
柑橘黑星病:主要危害果實,侵染潛育期長,4月上、中旬的幼果初期,5月上旬膨大期是防治適期,果實套袋前或8月中旬成熟前還需補噴1次,防止重復侵染。
柑橘褐腐疫霉病:侵染危害樹桿基部,嫩葉和果實,防治應在謝花后開始,4月初幼果期和5月中、下旬果實膨大期,高溫多濕天氣易侵染,蟲媒也可能近距離傳播。
柑橘黃龍病:嫩梢期由帶毒昆蟲柑橘木虱傳播,病樹接穗通過嫁接育苗作遠距離人為傳播,園藝工具汁液接觸傳播等,防治應從檢疫處理開始,建立無病苗圃,嫩梢期防治蟲媒等,果園每年10-12月期間,發現病株及時挖除。
2、主要害蟲
螨類:有柑橘紅蜘蛛、黃蜘蛛和銹蜘蛛等。
柑橘紅蜘蛛:年發生12世代以上,以春、夏間3-5月份易大發生,危害新梢葉片及幼果期,產生白色斑點,影響光合作用及生長,防治適期為春梢萌發期的3月上旬和4月中旬幼果期。
柑橘黃蜘蛛:年發生14世代左右,世代重疊,危害春、夏梢葉片及幼果為主,使葉片(中脈間)變黃,影響葉片功能作用和坐果。防治適期在4月中、下旬,可與紅、銹蜘蛛一起兼治。
柑橘銹蜘蛛:年發20代左右,春季在新梢葉片危害產卵繁殖,4月底遷移到幼果上危害,5月上、中旬可大發生,出現黑皮果,防治適期應在4月中旬兼治,5月上旬在果實上重點防治。
介殼蟲類:有褐圓蚧、紅圓蚧、吹棉蚧等,年發生4世代以上,4月中、下旬開始發生,6月底至7月上旬和9月上、中旬為盛發期,即幼果期,果實膨大期和成熟期發生危害葉片和果實,防治適期為4月底5月初和6月底7月初(套袋前),幼齡樹9月中旬秋梢期防治1次。
花蕾蛆:年發生一代,花蕊期發生,春梢萌發期3月初,開花前是防治適期。
橘實雷癭蚊:山區果園年發生4代,危害幼果和果實。4月中旬、6月上旬和8月上旬為3次盛發期也是防治適期。
橘黃卷葉蛾:年發生8代,4月中旬開始發生危害幼果,5-6月盛發,防治適期在4月中旬和5月中旬。
橘小實蠅:年發生5代左右,柚果成熟期危害加劇,防治上以誘殺為主,5月份至成熟采收期放性誘激素和黃板誘殺或后期套袋等。
天牛類:星天牛年發生一代,幼蟲危害樹干基部。褐天牛2年發生一代危害枝梢,蛀食木質部,影響樹勢生長,5月份捕殺成蟲,發現幼蟲蛀孔時及時鉤殺。
潛葉蛾:年發生13代以上,4月下旬起危害晚春梢葉片,幼齡樹每次新梢期都需防治2次。即萌發期和自剪轉綠前期。
鳳蝶類:有橘黃鳳蝶,玉帶鳳蝶等。年發生5~6代,以幼蟲取食新梢葉片,影響幼樹生長。防治適期為每次新梢期。
蚜蟲類:年發生15代以上,世代重疊,取食嫩梢、葉片造成卷曲畸形。影響生長,幼齡樹的新梢期為防治適期。
3、綜合防治措施
(1)農業防治:主要采取選用抗病蟲品種,合理種植,增施有機肥提高地力。合理修剪,剪除病蟲枝葉,冬季清園,深翻表土,人工捕殺害蟲,誘殺套袋,清除病蟲果等。種植混交林,隔離帶等。
(2)物理防治:果園安裝誘測燈,高壓滅蟲器等。
(3)生物防治:果園定期投放捕食螨,寄生蜂,黃?蟻,澳州瓢蟲,果園養雞等。噴施白僵菌,放線菌,蘇云金桿菌等。
(4)化學防治:根據各種病蟲害的發生危害特點。在防治適期內選用化學農藥進行預防控制,是目前防治的主要措施。常用的農藥有:
廣譜性殺蟲殺螨劑:阿維菌素(蟲螨克),使用濃度為:1.8%的2000~3000倍液,5%的4000~6000倍液。40%毒死蜱1000倍液,可防治柑橘螨類、介殼蟲、鱗翅目幼蟲,蚜蟲、葉甲、雷癭蚊、花蕾蛆等害蟲;10%吡蟲啉1 000倍液可防治吹棉蚧、雷癭蚊、粉虱、蚜蟲等。
廣譜性殺菌劑:25%吡唑醚菌酯2000倍液;百泰1500倍液;30%苯醚甲環唑2000倍液;腈菌唑·福美雙1000倍液;在發病初期(或易感病期)噴2~3次,間隔期10天,可防治黑星病、黃斑病、瘡痂病、炭疽病等病害。噻霉酮1 500倍防治柚果疫病。
4、影響防治效果的因素
(1)錯過防治適期,病蟲已經入侵危害。
(2)選用藥劑不對口,或使用濃度偏低。
(3)噴藥工具差,不均勻,漏噴。
(4)噴后即下雨,未及時補噴。
(5)配藥稀釋不均(提倡2次稀釋)或高溫強光照,濃度過高造成藥害
(6)農藥不合理搭配,應分清酸、堿性或隨配隨用。在農藥混合使用時,注意使用濃度的合理配置。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