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殖技術 > 鱉的生長習性以及越冬管理措施
2024
04-25

鱉的生長習性以及越冬管理措施

鱉的生長和習性是隨著溫度的變化而變化,當溫度降至12℃時,鱉即進入冬眠。若越冬管理措施得當,鱉就生長迅速,成活率高,反之,則會延緩生長周期,產量低下。若管理措施不當,則一些弱鱉和稚鱉,會出現大批死亡,給鱉的飼養、繁殖帶來嚴重的威協;特別是對稚鱉、弱鱉危害比較大,其死亡率可高達40-50%。

鱉的生長習性以及越冬管理措施

根據養殖戶池塘進行多年越冬管理試驗研究,措施得當,可將鱉的死亡率由40-50%降至5%左右,成活率達90%,畝增產40%。在此,幫農網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管理措施。

一、強化飼料投喂,增強抗寒能力。在入冬前應加強鱉的飼養,對稚幼鱉應投喂營養價值高,易消化的小紅蟲、蚯蚓、蛋類等動物性飼料,以提高其抗寒能力,保證順利越冬。成鱉每年在5-8月產卵后,體內營養大量消耗,抗寒能量相對不足。為此,越冬前的2個月內,應加強飼養,盡快恢復鱉體力,增強抗寒能力,使其順利越冬,確保翌年產卵量。投喂飼料的次數、數量可根據水溫的變化而定;當水溫在25-30℃時,日投喂2次,投喂時間在上午7-8時,下午6-8時,日投喂量占總體重的15-20%;當水溫在18-25C時,日投喂1-2次,日投喂量占總體重的10-15%。

鱉的生長習性以及越冬管理措施

二、整修防寒設施,加固塘堤。稚鱉入秋后,應及時整修好越冬室的門窗;無溫室的,可在越冬池的上方蓋一個向陽透光、保溫防凍的房屋。池內鋪20-25厘米的泥沙,做好越冬準備工作。對室外露天越冬池的幼鱉、成鱉池塘及時修補、加固池堤,以防漏水。要求池底鋪30-40厘米的泥沙,以便群鱉鉆入泥沙越冬。

三、調整放養密度,控制池塘水位。當氣溫降至14℃時,將稚鱉移入室內,每平方米放養稚鱉100-250只;池水保持在30-40厘米。幼鱉每平方米放養15-30只,池水保持在1.2米以上。成鱉每平方米放養2-4只,池水保持在1.5米以上。冬眠期水位升降幅度不要過大,應控制池塘水位。

鱉的生長習性以及越冬管理措施

四、增加室內溫度,完善保溫條件。在冬季,當溫度降至4C以下時,有條件的溫室可利用鍋爐、電熱器提高室內溫度。一般情況下,室內稚鱉越冬池溫度控制在4-8℃之間,其成活率可達90%以上。若鱉在室外池越冬,嚴防池塘水面結冰,若發現結冰,要及時破冰或采用定期加注循環水的辦法防止池水結冰,也可在池塘北側用秸稈修筑擋風墻,以防寒風襲擊。

五、適時停止投食,保持環境安靜。10月下旬,幼鱉、成鱉開始冬眠,冬眠前半個月開始停止投食,以免入眠時把食物留在腸內腐爛、發酵死亡。同時,還要減少養殖場周圍的各種雜音和聲響,否則鱉受驚后更換棲息處,對冬眠不利。

以上就是有關《鱉的生長習性以及越冬管理措施》全部資料分享,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文章配圖來自網絡)

  
   無標簽!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

    你的email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