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然孵化法
① 選擇體型小、抱窩性強的母雞代孵,一次可孵種蛋30-40枚。孵化前期,當母雞離巢吃食時,如果氣溫較低,應在窩上加蓋棉毯等保溫。孵化過程中要防止母雞踏破種蛋。
②用鴿子代孵,每次可放入孵種蛋6-8枚。方法是在鴿子下蛋后準備孵化時將鴿蛋取出,放入鵪鶉蛋即可。雛鶉出殼后,要及時將其取出放入育雛器內。
2、熱水缸孵化法
用口徑一致的水缸、鋁盤各1只和保溫用的棉被等進行孵化。將種蛋每30-40個放入一小網袋,然后放入鋁盤內。水缸外用棉絮等包緊保溫,內放入50-70℃的溫水,水量以不會接觸放人的鋁盤底為準。將鋁盤放在水缸上,再蓋上棉被。開始人孵時缸內溫度可略高些,同時盤內邊上蛋與中間蛋溫差較大,要多進行幾次翻蛋,使蛋溫基本一致后,每4-6小時翻蛋1次。缸內的水一般每天換1-2次,每次只換一部分水。孵化時可在鋁盤內放一支溫度計以便掌握溫度變化。
3、電熱毯孵化法
在電熱毯的下面先鋪一層棉絮,毯上再蓋一層棉毯,上面再平放數根3-5厘米見方的方木棍,將蛋盤放在方木上,可疊放2-3層,上蓋棉被,然后通電加溫。入孵后10-12小時,每隔30分鐘檢查1次溫度,以后可通過電熱毯的開、關,翻蛋,晾蛋,蓋被的厚薄等控制溫度。每天翻蛋5-6次。
4、火炕孵化法
火炕孵化法是適宜于在北方地區采用的一種孵化法。做一土坯火炕,然后在炕床上進行孵化,方法基本上與電熱毯法相似。
5、機器孵化法
目前市售的孵化機種類很多,凡用于禽蛋的孵化機均可用來孵化鵪鶉,只是將蛋盤的承蛋間距改為2.6厘米即可。(黃驊成)
二、肉鴛鴦的飼養要點
肉鴛鴦屬鳥綱、雁形目、棲鴨屬,學名番鴨,又名瘤頭鴨、麝香鴨。www.dy1099.com該鴨原產于南美、中美熱帶地區森林里,家養時間比較早,我國南方已引種飼養多年。肉鴛鴦耐粗飼,耗料少,飼料報酬高,可圈養或放養,大多采用放牧結合舍飼補料方法飼養。
1、育雛期
3周齡內的肉鴛鴦為育雛期,也是整個飼養階段管理最精細的時期。在育雛期首先要做好保溫工作,一般采用人工給溫或自然保溫。溫度:1周齡34℃;2周齡30℃;3周齡26℃;4周齡22℃。
室溫要根據小鴨行為和分布情況進行調節,一般以鴨子均勻分散不聚堆為宜。若雛鴨聚堆,說明育雛溫度偏低,如果雛鴨遠離熱源并張口呼吸,且飲水增加說明育雛溫度偏高。雛鴨要在24小時內盡快飲水和采食,雛鴨的飲水一般以20-25℃為宜,飲水中添加多維葡萄糖,以及防止細菌性疾病的抗生素類藥物,連用3天。至少每天用干凈水清洗飲水器1次,確保飲水器有清潔的飲用水,一般供水1-2小時后開食。1~5日齡采用細顆粒料,直徑在2-3毫米(家雛雞、雛鴨飼料即可),將飼料均勻撒在料盤上,要少喂多餐,讓其自由采食。雛鴨到場后飼養員要認真觀察鴨群的狀況,根據活動情況、飲水及采食狀況等挑選出傷殘及弱小的雛鴨,專門飼養,待恢復健康后再放回鴨群。育雛舍一般不需通風。有的鴨場為了防止鴨子間打斗時互相抓傷,對雛鴨進行斷趾。
2、育成期
從3周到出欄期為肉鴛鴦的育成期,此階段是飼養肉鴛鴦的關鍵時期,育成期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未來的生產效益。此期的工作重點是促進肉鴛鴦快速增長,并保持良好的均勻度,以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首先要對鴨進行分欄飼養,每欄飼養200只左右,3~4只/平方米,公母鴨要分開飼養。對于弱小鴨也要挑出單獨飼養。要經常打掃鴨舍,保持鴨舍的清潔、干燥。此階段鴨消化能力增強,采食量大,耐粗飼,應增加全價飼料供應,同時還應補充青綠飼料。育肥到公鴨3.5千克左右,母鴨2千克左右就可上市。由于雛鴨4—5周齡尾部和背生長羽毛,6~7周齡生長翼羽,因此,此階段易出現啄羽現象發生。肉鴛鴦有旱鴨之稱,大群飼養也只需用人造水池或水盆供其飲水即可,但一定要注意飲水清潔衛生和持續供應。(王桂民)
以上就是有關鵪鶉常見孵化方法以及肉鴛鴦的飼養要點的全部資料分享,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下午對大家有所幫助。(文章配圖來自網絡)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