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養鴨,大家是不是第一想到的就是在池塘里游蕩的樣子,小編小時候家里就常常養鴨,它們時常呆在池塘里不肯出來,這也是比較傳統的養鴨方式。那么,今天幫農網就給大家講一講旱地養鴨技術以及疫病防治措施。

一、旱地養鴨技術
1、利用小水塘代替自然河流
目的是不讓蛋鴨下河,減少污染。我們曾作過預試,都不觸水的蛋鴨產蛋率上升慢,一般到了50%~60%的產蛋率就升不上去了。所以我們挖小水塘的作用就是為了減少旱養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小水塘不用太大,一般用2000只蛋鴨挖一個10平方米的水塘就夠了,池水深度以20厘米為宜。池水最好每天一換,可用小水泵抽取。也有的養鴨戶池水3天一換。鴨子下水時間是夏天每天3~4次,每次10分鐘,上水后讓鴨子在陰涼處休息;冬天每天2次,在早上10點,下午3點左右,每次5分鐘,上水后讓鴨子在運動場曬太陽,如天趣天氣太冷,如天氣過冷,要相對減少下水次數和時間。或是不下水。
2、配置旱養鴨專用飼料
飼料可選擇玉米、豆粕、魚粉、菜籽粕、棉籽粕、次粉、磷酸氫鈣、貝殼粉、鹽、添加劑等。
(1)補喂紅糖
在上半年江南長期的陰雨天氣里,或是下半年臺風季節和不良天氣來臨之前2天,給鴨群加喂紅糖,一般是1000只鴨每天喂0.5~1公斤,連喂3~4天。
(2)補喂魚肝油
對于產蛋在1年以后的高產蛋鴨補喂魚肝油,每月補喂5~7天,可以提高產蛋率并延長高產期限。
(3)補喂油脂
一般在產蛋鴨換羽季節或是冬天嚴寒天氣到來時應用。不過由于加油脂技術要求較高,補喂油脂時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量要適當,太多了會引起拉稀;二是時間要適當,以1周為宜;三是混合要均勻,最好使用細噴舞器遠距離噴灑或是請飼料廠家專業添加;四是在換羽時使用效果最好。
(4)補喂魚粉
在產蛋高峰期使用會延長高產期限;在產蛋率50%的時候使用會使產蛋高峰期提早到來;在產蛋率持續緩慢上升時使用,會加快上升速度。
(5)補喂青綠飼料
一般以水葫蘆為主,有條件的專業戶可以種植黑麥草。一年四季都可以添加。由于在旱養過程中,蛋鴨采食不到任何野生飼料,完全靠人工飼喂,因此飼料配方要盡可能的多樣化,特別是含硫氨基酸、維生素、無機鹽的飼料都要保持飼喂充足。
3、疫病防治措施
(1)搞好鴨舍清潔衛生
鴨舍內的墊草必須保持干燥清潔;運動場要排水通暢,保持鴨體干燥清潔;室內通風必須良好。
(2)建立消毒制度
每次進鴨前要對整個鴨舍進行全面的清洗消毒。運動場可用生石灰消毒,最好2周1次,消毒后要用清水徹底沖洗干凈,鴨舍及常用器具可用百毒殺、消特靈消毒,青飼料及飲用水可用0.02%的高錳酸鉀溶液處理。
二、旱地養鴨有何優勢
1、可明顯提高飼料利用率
采用旱養模式后,由于改造后降低了蛋鴨基礎代謝的能量需要,可提高飼料轉化率6%左右,同時可改變傳統養殖模式下的飼料浪費。
2、可減少周邊環境污染
傳統放養模式長期放養后,容易對水庫、河道等水體資源及周圍環境產生污染,采用旱養模式后實現了污水的循環利用,減少環境污染。
3、可大幅度提高勞動生產率
傳統放養模式,每個勞動力只能飼養蛋鴨250羽左右,采用圈養模式,每個勞動力可以飼養蛋鴨2500~3000羽,籠養模式則可飼養5000~7500羽。
4、可顯著提高經濟效益
在節省人工成本、飼料成本的同時,改造后的旱養模式可明顯減少用藥成本。同時,經鴨糞施肥后的苗木可明顯提高生長速度,達到豐產豐收目的。
5、可明顯減少疫病傳播危害
采用蛋鴨旱養模式后,由于飼養環境相對穩定,受外界環境條件變化的影響明顯減少,有利于鴨群防疫和減少因放養引起的疫病交叉感染,明顯減少疫病傳播危害。
旱地養鴨與傳統養鴨還是有很大的區別,不過旱地養鴨的優勢還是有蠻多的,只是在養殖過程中需要多注意很多事情。以上就是有關《旱地養鴨技術以及疫病防治措施》全部資料分享,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文章配圖來自網絡)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