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種植技術 > 蠶豆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
2019
09-04

蠶豆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

蠶豆又名胡豆,已有400多年的種植歷史,是冬種糧肥兼收的豆科作物,全生育期115~120天,畝產一般在100~130公斤,高產的可達200多公斤。同時,種植蠶豆對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糧食增產、農民增收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在此,幫農網就給朋友們講一講蠶豆高產種植栽培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方法。

蠶豆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

高產蠶豆長相是:苗齊芽壯、根系深生、根瘤早生、莖粗節密、莖不徒長、葉厚無病、葉色正常、莢多粒飽。

1.選地:蠶豆喜濕怕漬水,宜選擇排灌條件良好的稻田種植。

2.適時種植:俗話說"立冬早,大雪遲,小雪前后正當時"。興寧蠶豆一般宜在"小雪"前后5~7天種植。太早種植,氣溫高,影響幼苗生長,早開花,死苗多;太遲種植,后期易遇上高溫多雨迫熟,籽粒不飽滿。"小雪"前后種植的蠶豆盛花期在"小寒"至"大寒"之間,一般有10多天氣溫較高的好天氣,對開花結莢有利。

蠶豆各生育階段均可發病,但以嫩莢期發病較重,主要侵染蠶豆莖基或地下部,也侵害種子。莖基染病多在莖的一側或環莖出現黑色病變,致莖變黑。化學防治:發病初期開始噴灑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溶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700溶液,或21%咪錳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100~1200溶液等。

蠶豆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

葉片上先出現赤色小點,小點逐漸擴大成圓形或橢圓形病斑,嚴重時各部位均變成黑色、枯萎。莖稈內壁有黑色菌核。化學防治:在發病初期,噴施1∶2∶100 的波爾多液。以后,每隔10天噴50%多菌靈500倍液1次,連噴2-3次。實踐證明:初期噴波爾多液比噴多菌靈好。

葉片上出現銹斑,直至葉片干枯。嚴重時植株全部枯死。化學防治:可用15%粉銹寧50克對水50-60公斤噴施。每畝用藥液40-60公斤。施藥后20天左右,再噴藥1次。

主要是根部發病變黑,主根短小,側根少,葉色變黃,植株呈蔫萎狀,頂部莖葉萎垂。化學防治:在發病初期可用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澆施根部,用藥2-3次,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蠶豆赤斑病

可以侵染蠶豆的莖、葉、莢和種子。葉片染病初呈赤褐色小雀斑,后擴展為圓形或橢圓形病斑,病斑中央為淡灰色,邊緣呈深褐和赤色,直徑3~8毫米,其上密生黑色呈輪紋狀排列的小點粒,病情嚴重時互相交融成不規則大斑塊。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可噴施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5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500~600溶液等,每隔7~10天噴一次,連續1~2次。

蠶豆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

初僅在植株一段發生黃化,另一側顏色正常,莖部上面的葉片,自下部開始向上部逐漸黃化,黃化葉片起初呈蒼綠色或綠黃色,后完全變黃。農業防治:選用抗病品種、輪作。藥劑防治:發病初期澆灌50%混殺硫懸浮劑500~6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350倍液,每株灌兌好的藥液500毫升。采收前3天停止用藥。

主要危害葉片、莖稈及豆莢。葉片受害初期,表面上散生深紅褐色小斑,后擴展為1~3毫米、中間為淺褐色邊緣為紅褐色的病斑。病斑融合后成大斑塊,大小10毫米,病斑圓形至不規則形,多受葉脈限制,病葉很少干枯。后期病斑上產生黑色小點。藥劑防治:發病前或發病初期噴80%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800~1200倍液等。隔7~10天噴一次,連續噴2~3次,采收前3天停止用藥。

農業防治:選取抗病品種,注意加強田間管理。藥劑防治:及時噴藥治蚜,可用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2500~3000倍液。采收前三天停止施藥。

蠶豆根腐病和莖基腐病:藥劑防治:定植前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份與50份細干土混勻,撒在苗基部,每畝用量1.5千克。

  
  

 有 2 條評論

  1. dunbule 說:
    蠶豆根系較發達,入土較深,根瘤形成早。播種前進行精細整地,可使土壤松軟,有利根系擴展和根瘤的形成。
  2. chandou 說:
    種植蠶豆還能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糧食增產、又能對農民增收起到很好的作用……簡直太好了!
  3.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

    你的email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