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人工養殖蟾蜍?怎樣采集加工蟾酥?蟾蜍,兩棲動物,體表有許多疙瘩,內有毒腺,俗稱癩蛤蟆、癩刺、癩疙寶。在我國分為中華大蟾蜍和黑眶蟾蜍兩種。從它身上提取的蟾酥以及蟾衣則是我國緊缺的藥材。
蟾酥,味腥、溫,有毒。歸心經,具有解毒、止痛、開竅等功效。中國民間中醫醫藥研究開發協會編《癌癥獨特秘方》中載:蟾皮性味腥、涼、微毒,功能解毒、利水、消脹、主治各種腫癌。1999年經上海交大量子醫學檢測,特別對癌癥、肝硬化、疼痛諸癥的治療有效含量成分超8千量價上(凡有8千量價以上有免疫功能成分)。華夏出版社《中華醫藥全典》中載:蟾衣毒較輕,主要用于瘡瘍腫毒及小兒疳積,現代常用治腫瘤。遠方出版社《中草藥大全》中介紹,蟾衣可治癌、白血病、淋巴瘤等。在此,幫農網就給大家講一講人工養殖蟾蜍以及蟾酥采集加工方法。
一、怎樣人工養殖蟾蜍
1、建場:
養殖場地四周建立一至一點五米高的圍墻,里面可設養殖池、產卵池和孵化池。飼養池周圍要有草坪或菜地,供蟾蜍捕食棲息;場地中要安裝照明燈,夜晚引蟲類供其捕食。
2、繁殖:
蟾蜍為卵生,繁殖能力較強。每年當水溫為十攝氏度左右,空氣相對濕度在百分之九十時產卵,每個雌體一次產卵量為五千枚左右,卵一般成雙行地排列在管狀的膠質卵帶內,卵帶纏繞于水草上。可將卵帶放在孵化池中進行人工孵化。孵化時水溫保持在十攝氏度以上,并隨時調節水深,控制水溫。遇寒流暴風雨等惡劣天氣,可用塑料膜蓋保溫。3、管理:養殖蟾蜍,要根據它的不同發育階段分池分群飼喂,保持充足的餌料。幼蟾蜍的餌料是浮游生物,可將豬牛糞、蔬菜下腳料、屠宰場和食品廠的廢棄物以及糠麩等投入池中,培植浮游生物;成蟾蜍主要以昆蟲為食,可在養殖場內種植各種植物和夜間用燈光引誘昆蟲,還可養殖場內堆積廄肥以孳生蟲子為其提供食料。

二、怎樣采集加工蟾酥
1、制酥夾:
酥夾可到藥材公司購置銅、鋁質夾、也可自制竹夾,選取一段二十厘米長,直徑五至七厘米的優質竹筒,劈成兩半,在兩半的同一邊,用合頁連接起來(鐵質合頁要安在竹筒外側),再在外側裝一根拉簧,用手一握即合成筒狀,手松開時,由于拉簧的拉力作用,竹筒又分成兩半,這樣取酥夾就做好了。
2、采集:
取酥時間是每年麥收到晚秋,網捕或抓捕,然后集中取酥。取酥時,先洗凈蟾蜍身上的泥土,涼干水分,再用酥夾夾住耳后腺,適當用力一擠,就會有白色獎液噴射到酥夾內壁上,用力不要過大,否則會造成出血,污染蟾酥使之外觀品質下降,酥夾邊緣過于銳利也常會引起出血,可將酥夾邊緣的棱角適當打磨。蟾蜍的左、右耳后的腺取酥完畢后,將蟾蜍放掉仍能正常生長,一般要將其放在距水塘五十米以外的田間、草坪處,切忌馬上放入水中,以免傷口感染化膿而死。有坑塘的果園、菜田,也可人工放養蟾蜍,養采結合,這樣既可利用蟾蜍消滅害蟲,也可采集蟾酥增加收入。
3、加工:
取酥過程中,當附著在酥夾內壁上的呈膠凍狀的酥漿有二十至三十克左右時,用竹片將酥漿刮成一團,在手指上沾些唾液,象捏面團似反復捏取,將酥漿團中的硬皮、硬塊捏開,成均質狀,再捏成直徑五厘米左右的圓餅形,放在白布上陰干。在取酥、加工及晾干過程中,酥漿不能與鐵器接觸,否則會變黑而影響品質。當酥漿陰干至棕褐色或紅棕色或紅棕色半透明樣時,即成為名貴中藥蟾酥了。
關于蟾蜍脫衣技術問題蟾蜍脫衣其實并不復雜,任何人可在1-2小時內便可學會,關鍵的是要掌握科學方法。首先要選擇成年、體健的蟾蜍,一般要求重量達80克以上四肢齊全,腹部、肢部無明顯脫衣花紋。其次在捕捉蟾蜍時應注意點:捕捉來的蟾蜍應散放,不宜長時間悶在袋子等物品中,對脫衣的蟾蜍不要喂任何食物,應保持養殖場池地面溫度,做到每天噴二次水。蟾蜍脫衣要有一個合適的氣候環境,一般氣溫在20℃左右最為合適,因此4月到10月底為蟾蜍脫衣的最佳期。脫衣可選擇室內進行,也采取人工加溫的辦法。提醒:目前已有少數人利用人們發財心切的心理,以傳授技術、回收蟾衣為誘餌,詐騙錢財、坑害于人,敬請有關人員注意識別,莫要上當。
以上就是有關人工養殖蟾蜍以及蟾酥采集加工方法的全部資料介紹,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圖片來自網絡)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