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播千粒種,秋收萬斤糧?!鼻f稼人辛苦一年,都盼望能獲得豐收的碩果。但是,要做到高產豐收、顆粒歸倉,這里面卻有許多的學問!其中最關鍵的一條,就是要掌握好莊稼的成熟特性,做到適時收獲。這里,幫農網小編就給朋友們講一講收獲莊稼需要掌握的一些學問。大家知道,不同的莊稼,它們的產品也不一樣,歸納起來,大體可分為兩類:
一類以收獲種子為目的。如谷物、油菜和大豆等作物,它們成熟有三個階段:乳熟期,種子內部剛灌乳漿;蠟熟期,子實已經成軟蠟狀;完熟期,子實完全成熟變硬。一株或一穗種子,不是在同一個時間成熟的,而是自上而下(如稻、麥)或自下而上(如油菜、大豆)逐漸成熟的。
這類作物種子成熟最重要的是“成色”。它標志著各種作物的不同收割適期。比如,水稻以九成熟時收割為好。這是因為水稻養分向籽粒轉移的時間要持續到水稻蠟熟后期才停止。如果不到九成熟收割,必然青枇粒多,千粒重低,影響產量。
所謂“九成熟”的標志,就是田中絕大部分水稻植株每個穗上90%的谷粒均呈黃色,主穗全部發黃,分蘗穗中部也已發黃。油菜籽的最佳收獲期是在八成熟的時候。收割過早,籽粒不飽滿,油脂轉化過程沒有完成,含油量就不高;收割過遲,部分角果會過熟而炸裂,影響產量。當油菜全株三分之二的角果呈現黃色,個別主軸基部的角果顏色發白,種子變為品種固有色澤,而分枝上尚有三分之一的黃綠色角果時,就是最佳收獲期了。油菜籽雖然只有八成熟,但它有后熟作用,收割后一般要堆垛7~10天,收割時未熟的二成也就完全成熟了。所以農諺說“油菜十分收成,收在八成”是很有道理的。
玉米在十成熟收割后,還應堆穗6~10天,才能使產量達到最高。因為玉米在完熟期后,莖葉內的養料雖已向果穗轉運完畢,但由于糖分進入穗軸內的速度,比由穗軸再進入種子的速度要快一些,所以玉米收割后。穗軸內的糖分還在繼續向籽粒轉移。如果收獲后當即脫粒,產量自然就會受到損失。據實驗,經過堆垛穗藏的玉米,產量可比未堆垛穗藏的增產4%。
小麥在七成熟時收割為好,因為小麥是在乳熟期間往種子內大量地轉運和積累干物質的;進入蠟熟期后,轉運和積累活動就基本停止了。若收割過遲,小麥籽粒會繼續呼吸,養料就會被大量地消耗掉,千粒重反而下降,而且導致籽粒皮厚色差,影響質量。試驗證明,小麥十成熟時收割,比七成熟時收割減產23%,淀粉、蛋白質含量下降5%左右。故小麥有“七成收,八成丟”的農諺。
另一類是以收獲纖維為目的。此類作物應根據纖維的成熟度來確定適收期。收獲過早,纖維幼嫩,拉力差,耐性低;收獲過遲,纖維衰老木質化,粗硬、脆弱、多膠質,色澤減退。此外,在收獲莊稼時,還應根據天氣、勞力、倉容等具體條件,靈活地確定收割時間,盡量做到在適時收獲期內收割莊稼,以達到優質高產。
既然來了,就留下您的腳印吧!